(原标题:央行两大数据超预期,M1触底反弹,社融也飙升,上车机会真的来了?)
在经历了10月信贷社融投放季节性回落之后,11月信贷社融如期重新回暖。
12月10日,央行发布的11月金融数据和社融增量数据显示,两大数据超出市场预期: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5万亿元,预期1.5万亿元,前值6189亿元。环比增加7287亿元,同比多增1387亿元。
新增人民币贷款1.39万亿元,预期1.2万亿元,前值6613亿元。环比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增加1501亿元。
此外,狭义货币(M1)余额56.25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8.2%。
在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要求主要银行“提高政治站位”,以及信贷需求回暖的大背景下,宽信用发力渐显成效,这将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市场普遍认为,随着银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预计后续信贷社融数据仍会保持稳定。
离2019年结束,还有20天时间。已故周期天王周金涛曾说,2019年将是85后上车的机会。那么,随着关键金融数据的好转,是否意味着一轮新的康波周期即将开启?面对即将到来的2020年,形势或许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差,曙光和机会正在悄然酝酿。
值得注意的是,从1996年开始,沪指与M1同比增速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数据显示,从今年7月份以来,M1增速处于筑底阶段,如今实现触底反弹。那是否意味着,新一波反弹即将开始?
信贷社融回暖,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并不差
在经历了10月信贷社融超预期低迷后,11月的信贷社融数据重新回暖,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增量均有不俗表现。
从信贷结构数据看,11月新增信贷较10月大幅回升,主要受居民部门短期贷款、企业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等好转支撑。11月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增加2142亿元,环比增加1519亿元;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企业部门贷款环比回暖更是亮眼。11月,企业部门贷款环比大增553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环比增加2821亿元,中长期贷款环比增加1990亿元。
新增信贷的转好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从供给端看,这离不开央行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11月19日,央行行长、金融委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包括工行、农行、建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6家银行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要求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等。
另一方面,从需求端看,11月新增信贷回暖,说明当前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并非像市场想象得那么悲观,一些好的苗头正在显现。西南证券宏观团队指出,从调研情况看,实体融资需求同比持续改善,其中按揭需求强韧,房地产开发贷平稳,制造业需求回升;地方政府融资将继续回升,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或将导致银行配套融资提前发放。
“虽然根据季节性规律,4季度信贷需求较3季度环比回落。但考虑到剔除季节性后的同比数据更能反映趋势,因而我们调研了信贷需求同比变化状况。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41%的信贷经理表示实体信贷需求同比回升。同时结合央行公布的贷款需求指数,三季度该指数出现同比回升,结束了前两个季度同比回落的趋势,这些信号都说明实体融资需求出现持续的同比改善,这将为信贷投放提供需求面支撑。”西南证券宏观团队称。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也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11月实现近1.4万亿的新增信贷规模总体符合预期,信贷增速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实体经济需求的改善,同时也有11月中旬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的效果。
无需对2020年经济过于悲观,周期性企稳因素显现
虽然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且下行幅度较2018年加大,但展望2020年,经济或许并不会太过糟糕,甚至会出现边际好转。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学家朱海斌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2019年经济增速下滑幅度加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短期的周期性因素,预计明年周期性因素会好转,经济下行速度有望放缓,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在5.9%-6%左右。
“2019年是非常明确的周期性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朱海斌称,今年内需、投资都出现周期性下行,到了明年上半年有望出现周期性的底部回升,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会有明显改善。这是因为,一方面,从工业企业部门的库存周期看,今年10月已接近历史底部,预计未来1-2个季度工业企业会开始补库存,加大资本支出,进而带动制造业投资底部企稳;另一方面,从近期政策导向看,专项债用作资本金领域进一步拓宽,部分基建类项目最低资本金要求也有所下调,说明基建投资正在发力,预计明年基建投资增速会回升到5%-6%。
“尽管2020年因长期结构性因素导致经济下行的趋势还会持续,但从短期周期性因素看,经济会出现底部回稳,市场无需对明年经济太过悲观。”朱海斌称。
招商银行研究院的研报也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将曙光乍现。从需求侧看,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企稳于3.5%。基建和消费可能成为明年经济的两大支撑因素,基建投资在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下,增速可能小幅回升至5.0%。从供给侧看,中下游部分行业盈利增速回升,营收也好于工业生产,已经展现出产出回暖的曙光。基准情形下,2020年中国GDP增长5.9%。
稳增长诉求下,明年哪些宏观政策有望出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从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政策的定调看,增长仍然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经济稳增长,宏观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基建将是实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同时,会议两次提及“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并强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明年稳妥处理金融风险仍尤为重要。此外,会议未提房地产调控和去杠杆,预计明年相关政策将有边际调整。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强基建”将是下一阶段“稳增长”重要抓手。从效果看,"强基建"一方面会体现在银行体系的信贷资源对这一领域支持力度的加码;另一方面,也体现为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体系扩容,专项债和一般政府债券均有望实现较大幅度扩容,用以支持地方基建体系稳定。
稳增长离不开逆周期调节工具的保驾护航。就货币政策而言,朱海斌表示,受猪价高涨引发的CPI持续上行影响,央行明年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政策利率水平不变。货币政策更多通过降准等方式维持中性偏松的环境,预计明年有2次降准,分别在一季度和三季度。而降息重启的时间则主要看CPI何时会从高位开始明显下行,预计明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会重新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但降息幅度预计在10bp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局会议未提房地产和去杠杆,不少分析认为,这或意味着相关领域的政策会有所调整。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会议全文并未提及“房住不炒”和“去杠杆”,体现出经济阶段性回落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策着力稳增长。虽然短期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开仍将较为谨慎,信贷结构性调节思路仍将延续,但在因城施策的背景下,近几个月部分城市边际调整其地产政策,体现出房地产调控的相对灵活性,预计若经济回落压力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政策可能会结构性放松一二线城市的刚需。
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也会影响大类资产配置,展望明年的投资机会,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认为,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等结构性因素仍是吸引外资流入的结构性因素,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证券投资,我国政策开放的大方向均是确定的。而海外的负利率环境与我国自身的开放政策相呼应,构成了促进资本流入我国的友好环境,2020年我国资本流动形势将较2019年有所改善。明年下半年,随着通胀压力的下降以及经济增速的小幅回落,利好利率债资产,权益资产在科技创新方面依然保有结构性的机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