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资产减值纷至沓来 “集中式”计提折射部分行业困境)
近一周,万达电影、恺英网络、天神娱乐、艾格拉斯等逾200家公司披露商誉、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资产减值相关消息,其中不乏大额资产减值计提。
分行业看,传媒行业是减值“重灾区”,部分医药上市公司也披露了减值,提到了“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
在减值处理上,部分公司采取“集中式处理”方式,也有公司主动对尚未达到计提标准的资产“计提”。从趋势看,业界对商誉减值测试日趋审慎。
巨额减值来袭
根据创业板业绩快报披露要求,多家公司于2月底发布业绩快报,并在业绩变动原因中披露了减值影响。另外,伴随着年报披露工作展开,不少公司也已完成了相关资产减值的测试工作。
自去年12月份开始,陆续有公司披露相关减值公告。也有公司在半年报、三季报中披露当期减值情况,但案例相对较少。
对于资产减值的披露,沪深两市均有相应要求,如深市主板及创业板均要求,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核销资产对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比例在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100万元的,应及时履行信披义务。
业内人士指出,对比往年,对减值问题的强制信披的分界线为:对净利润影响30%以上。现在来看这方面信披要求更严格了。
在近期各类资产减值中,商誉减值占据了大头。尤其是多家“轻”资产行业的“重”商誉公司, 一次抛出“10亿元以上级别”减值。
万达电影最新业绩快报显示,公司预计2019年亏损约47亿元,主要原因是计提了约59亿元商誉减值准备及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公司上市以来业绩首度出现亏损。
因为大额计提商誉,恺英网络2019年预计亏损21亿元。公司预计对子公司浙江九翎全额计提商誉减值约9.5亿元,对子公司浙江盛和计提资产减值约11.5亿元。
网游公司艾格拉斯计提各项减值准备31.47亿元(30.5亿元商誉),2019年亏损逾25亿元。
天神娱乐再度大幅计提商誉。公司2019年亏损11.51亿元,其中各种资产减值损失就超7亿元。计提后,公司商誉期末余额仍有近46亿元。
2018年,天神娱乐就曾因63.75亿元巨额资产减值(40.6亿元商誉)成为A股“亏损王”。
“集中式”计提
并购产生商誉本是正常现象,但商誉减值作为一种典型的会计估计,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那么,上市公司何时需要计提商誉减值?为何某些公司以前年度未计提商誉减值,新一期却“集中式”大额计提?判断依据是什么?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证监会《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有关规定,对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应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存在,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迹象其实并不难寻:当公司现金流或经营利润持续恶化,或明显低于形成商誉时的预期,特别是业绩承诺未实现时;所处行业产能过剩,相关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程度发生明显不利变化时;相关业务技术壁垒较低或技术快速进步,产品与服务易被模仿或已升级换代时;核心团队发生明显不利变化,且短期内难以恢复时,等等。
然而,在实务中,对减值时点的选择,却常遭质疑。甚至个别公司,要么不提,要么一次提个够。有业内人士指出,实操中减值时点的确比较主观,对公司相关人员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心知肚明”,只是在想办法如何对付会计师事务所。
财税专家王海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资产减值很大程度上需要管理层判断,类似于法律上的‘自由心证’,一次性‘集中式’计提在会计上叫做洗大澡,借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者冲击一次性处理掉。”
另外,财务专家方烈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未出现亏损也有可能需要计提减值,主要看此前的预期,比如实际盈利1亿元,但预期是2亿元,且并非暂时原因所致,则依旧要计提。
实际上,一次性“集中式”大额计提,也是监管关注的重点。万达电影预计对其并购影城、广告业务、时光网等资产计提商誉减值准备45亿元至55亿元。2019年三季报中,万达电影账面商誉高达约135亿元。另外,该公司2018年并未计提过商誉减值。
同样,回溯恺英网络历年减值情况,2018年公司对浙江九翎、浙江盛和计提的商誉减值金额仅分别为0元、0.86亿元。2019年则预计计提减值准备逾20亿元。
上述两家公司均被深交所关注,要求以列表形式,说明与减值商誉相关的收购标的名称、收购时间、收购比例、收购金额、评估增值率、商誉确认情况、拟计提商誉减值比例及剩余商誉,当期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合理性等一系列问题。
此前,天神娱乐收购资产在业绩承诺期完成后迅速跳水,导致公司2018年报集中计提数十亿元商誉。这一行为就曾被交易所直接质疑,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利用形成商誉相关资产进行利润调节,该期进行业绩“大洗澡”的情形。
减值测试更审慎
梦网集团业绩快报显示,2019年预计亏损2.39亿元,由盈转亏。其中,因公司将不再经营电力电子业务,相关固定资产、存货等各项资产处置损失及减值准备计提共计约3.34亿元,其中应收账款计提1.4亿元。至此,公司电力资产计提减值全部完成。
公告称,年审会计师建议,将预计达到但尚未达到计提减值标准的电力电子资产进一步计提减值准备。
对预计达到但尚未达到计提减值标准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种说法并不常见。按照准则,未达到计提标准不用计提。但在方烈看来 ,“这种现象正常,处理的理由是依据‘谨慎原则’,毕竟仅仅是预计。”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还注意到,近期星期六、四方达等一些公司计提了较大金额减值,但计提后业绩仍然表现不错。
网络直播概念股星期六日前发布业绩快报,2019年公司全年营收达22.74亿元,同比增近五成,实现净利1.76亿元,同比增近19倍。这还是公司计提了约4700万元减值准备后的数据。针对“该计提是否为平滑业绩”的问题,公司此前曾对证券时报·e公司予以否认。“可以参考公司前几年的数据,其实坏账和存货等往年也有计提的。”星期六董秘何建锋回应称。
上述现象也可以解读为更多上市公司在对待减值这件事上更为谨慎。
“确实有一些公司不愿意计提商誉,不过随着近两年监管越来越严格,整体情况在变好,我们也加强了对商誉减值测试的重视,事务所现在有成立专门的商誉减值测试部门,项目需要时可聘请该部门专家协助工作。”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对于商誉金额重大的公司,目前会计师事务通常会将商誉减值确定为年报中的关键审计事项。执行的相关审计程序就多达十余道。
折射部分行业困境
巨额资产减值并非没有共性。一定程度上,上市公司的减值动向也反映出某些行业的发展困境。典型的如影视传媒行业,已成为资产减值“重灾区”。
自2018年下半年,影视行业发生重大变化,圈内天价片酬、阴阳 合 同等诸多乱象被曝光。此后,影视行业税收政策收紧,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行业增速显著下降。
2019年,万达电影各类资产减值损失约59亿元,华谊兄弟近27亿元,北京文化逾18亿元,华策影视11.5亿元。而受资产减值拖累,上述公司均遭遇上市后最差业绩。
北京文化曾因《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多部爆款电影名声大振,公司去年三季度还实现了超1亿元盈利。然而,公司预计2019年亏损19.5亿元~24.5亿元。其中,公司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7亿元~14.7亿元,此外还将对期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计提减值准备4.4亿元,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00万元等。北京文化2018年盈利为3.26亿元。
北京文化2月11日晚宣布,华力控股拟出让公司大股东之位,转让15.16%股权予文科投资牵头搭建的投资并购平台。
尽管多数影视公司选择将减值亏损留在2019年,但今年一季度,新冠病毒疫情又给行业沉重一击。春节档电影纷纷撤档,多个影视剧组暂时停工或延期开机。
医药板块也是资产减值高发区。近期,嘉应制药、汉森制药、景峰医药、亚宝药业等医药企业纷纷计提减值,究其原因,均与“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变化不无关系。
嘉应制药在解释2019年业绩由盈转亏时介绍,子公司金沙药业受医药行业“4+7”、两票制及集中采购、医保控费、流通整治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较大,预计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约50%,因此导致并购金沙药业时产生的合并报表商誉出现减值迹象。预计商誉及其所在的资产组减值范围在1.2亿元至1.4亿元。
亚宝药业拟对子公司上海清松制药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5亿元~2.8亿元,清松制药主要生产销售原料药(主要为恩替卡韦)、中间体(主要为恩替卡韦相关中间体、按照CMO/CDMO 订单提供中间体及其他规模化中间体业务)等。
2018年12月,在国家医保局“4+7”城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招标中,恩替卡韦制剂中标价下降约90%;2019年9月,在国家“4+7”带量试点扩面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中,恩替卡韦制剂中标价格在前次基础上再次下降约70%,传导至恩替卡韦原料药及中间体市场,相关产品市场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19年度清松制药恩替卡韦原料药及相关中间体收入同比下降71.36%。
至于医药行业带量采购是否会直接导致行业上市公司大面积计提,业内人士表示需要全面分类来看。
怀新投资资深投资顾问马建勋向记者表示,对于产品比较单一的公司,遇到带量采购势必导致利润承压,而产能不足的企业,即使入围带量采购,也有潜在的难以满足交付需求的风险;从产业划分来看,治疗端会受到冲击比较大,因为对应的医药、医械未来大部分会纳入医保支付,相对而言,做预防、康复以及大健康、中高端医疗消费等基本不属于医保支付覆盖范围的产品或服务,受影响较小。另外,拥有原研核心能力的或者高端药的首仿药,或者产业链延展较好,具有成本优势或者范围经济效应的,一段时间内抗压能力较强。至于药企公司减值计提,还是主要以商誉减值和固定资产减值为主,一般通过会计规则进行减值来处理历史包袱,通常与带量采购的之间直接关系并不大。
目前,受疫情影响,医药行业作为直接相关行业,复工优先于其他行业。中证鹏元认为,短期内疫情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业绩将得到较大提振,诊疗方案中的药品、疫情相关的防护用品、医疗设备、检测试剂等短期内需求均暴增,相关生产企业受益;长期来看,疫情不改医疗改革进程,医保控费大势所趋,带量采购等相关配套政策将会持续深入,医药行业整体业绩可能面临继续承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