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车企寒冬迎利好!三部门联合推动优化限购 多地已行动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江聃 2020-03-25 08:03: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浙江省政府发布的《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中则明确提出,鼓励杭州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等内容。精准施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如延缓补贴退坡、继续实施税收减免,完善基础设施和物流车路权等使用环境。

(原标题:车企寒冬迎利好!三部门联合推动优化限购 多地已行动)

3月24日收盘,汽车股普遍上涨,汽车板块指数上涨逾6%,广汇汽车、长城汽车、北汽蓝谷等多个A股上市公司股价涨停。分析认为,这与近期多条鼓励放松汽车限购措施的消息有关。

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动优化汽车限购

3月24日,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

《通知》指出,稳住汽车消费,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取消皮卡进城限制、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等措施,组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实施汽车限购措施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曾在商务部举行的网上新闻发布会上对外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形势变化,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

此前,工信部的多份文件中也提及,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多地汽车限购措施现新动向

据记者了解,目前商务部共设16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根据商务部授权,了解所联系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企业及其他组织和个人贯彻执行国家经济贸易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情况;跟踪各项商务政策措施出台或调整后在所联系地区的实施情况及意见反馈;参与对地方外经贸和内贸行业的宏观政策指导。

浙江省政府发布的《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中则明确提出,鼓励杭州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等内容。

《意见》鼓励杭州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制定汽车以旧换新和下乡惠农政策,深挖农村汽车消费潜力。发挥浙江省汽车保有量大的优势,扩大二手车市场流通,依法放开汽车改装市场,努力挖掘汽车后市场服务潜力。创新汽车消费服务,拓展线上线下购车渠道,鼓励品牌汽车经销商提供网上看车、送车试驾等服务,策划举办一批“浙里行网上购车节”等促销活动。

汽车市场从去年进入寒冬。2019年以来已经有广州、深圳、贵阳、海南等多地宣布放开或放宽汽车限购政策。

3月3日,广州市政府官网发布消息称,将加快推进落实2019年6月明确的新增10万个中小客车指标额度工作,并视情况研究推出新增指标。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政策思路是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引导使用政策”还没有官方统一的表述。业内一般认为是从过去限购号牌向放宽新能源车号牌,并对出行区域进行分类划分等方式实现。

中汽协预计一季度汽车产销量下降45%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5万辆和22.4万辆,同比与环比降幅均超八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预计,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建议,应该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出台促消费政策,带动汽车全产业链复苏。

一是精准施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如延缓补贴退坡、继续实施税收减免,完善基础设施和物流车路权等使用环境。

二是实施短期刺激政策,稳定传统汽车消费。如利用财税手段刺激节能环保型汽车消费和鼓励报废更新、增加限购城市号牌配额和逐步取消汽车限购、对国六排放标准实施给予过渡期等。

三是改革制约汽车消费的体制机制,激发消费活力。如加快改革制约二手车流通、在用乘用车改装、电动汽车“车电分离”、皮卡进城限制等领域的不合理体制机制。

记者注意到,不少业内的呼吁建言都指出,适当“松绑”限购地区有利于促进地区汽车消费,且副作用较小。叶盛基建议,尽快出台政策激发消费潜力,包括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将个人购车支出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调整小排量(1.6L级以下)乘用车购置税率、加大四五线城市及乡镇汽车市场鼓励政策力度等。

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梁超认为,考虑到汽车是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10%左右),稳汽车消费是国家稳消费的重点,放宽限购是综合考虑国家财政成本和市场需求下的优化选择。限购政策下,发达限购城市汽车需求受到较大抑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