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谢平:我国金融业发展远超想象,如何形成最优政策组合是关键丨金融大视野)
编者按:中国的金融改革始于1978年,从只有一家单一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到今天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期间经历了金融开放、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等阶段。虽然目前的金融体系仍有不完美之处,但并没有妨碍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间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金融体系的基本稳定。最近十年间,伴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有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扶持作用似乎略显乏力、各类金融风险频频暴露给系统性金融风险敲响警钟。这些问题,该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寻根破解?证券时报特开设“金融大视野”栏目,分享知名金融人士的精彩见解。
金融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的制度创新,另一类是小型的工具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在过去的10多年,我国出现了移动支付、注册制、互联网保险、网络贷款这四项真正的大型制度创新。人民币国际化尚在发展之中,只能算是半项制度创新。未来可能实现的制度性金融创新有三项:一是数字货币,二是人工智能股票交易,三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
不能单纯地从国际标准的角度来评价我国的金融抑制程度,更应多加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非正规金融业发展远超想象,如何评价金融市场现状还需考量。
目前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市场三个方面都在出台措施服务实体经济,但问题在于三者如何形成最优政策组合,以支持高质量发展。
未来可能实现的三项制度性金融创新
我认为金融创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型的制度创新,第二类是小型的工具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
第一类,大型的制度创新。在过去10多年,我国实际上只出现了4项或4项半真正的大型制度创新:一是移动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二是资本市场的注册制;三是互联网保险,指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进行保险计划的设计和销售;四是网络贷款,指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等互联网银行通过智能风控算法实现小微贷款的模式,并非指P 2 P。
理论上来讲,P 2 P也属于制度性的金融创新,但P 2 P后来走向了失败。这样看来,我国金融创新出现了4项成功的制度创新,1项失败的制度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也应属于一项制度创新,但人民币国际化尚在发展之中,并未创新完全,只能算半项制度创新。
第二类,小型的工具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这些都不属于制度上的金融创新,例如上海自贸区推出的金融20项措施以及刚刚推出的临港新片区“50条”等。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做的金融科技也属于工具类创新。
制度性金融创新是无法预见的,我认为在目前能够预见的、人类未来可能实现的金融创新中,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创新有三项。第一项,最主要的制度创新就是数字货币,而且是非主权数字货币,目前还不确定其能否成功。第二项,纯粹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股票交易也是可能实现的金融创新。就像AlphaGo(阿尔法狗)能够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一样,未来人工智能炒股也有可能推翻砝码定律,击败人类基金经理。第三项,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它也值得期待。这种智能合约直指大数据金融市场,能够盯住每一笔贷款,任何违约行为都能自动触发合约终止条件。
我国金融业发展远超想象,如何评价金融抑制现状还需考量
大家习惯用哥德史密斯指标或格雷、肖的理论来看待中国金融抑制现象,但我们还应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中国的金融抑制问题。
根据易纲在2019年9月30日《中国金融》的文章,我国金融业已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4588家,其中政策性银行2家、开发性银行1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4家、农村商业银行1 427家、农村合作银行30家、农村信用社812家、村镇银行1 616家、民营银行17家、信托公司68家、金融租赁公司69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53家、汽车金融公司25家、消费金融公司23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住房储蓄银行1家、贷款公司1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5家、外资法人银行41家、货币经济公司5家、其他金融机构14家。证券公司131家,基金公司120家,期货公司149家。保险公司229家。全国金融业总资产30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268万亿元,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证券业总资产7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18万亿元。民间资本在股份制银行股本中占比超过40%,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占比超过50%,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占比超过80%。
债券市场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导,包括交易所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在内的多元化、分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超过9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方面,近年来在先后设立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后,于2019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科创板,开始探索股票市场注册制改革,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股权市场体系。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近3700家,总市值54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此外,还有地方政府批准的9000家小贷公司,5000家典当行,1万多家租赁公司。
再看其他与金融业相关的指标。各地还有100多个“股权交易中心”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还有无数的非法融资机构,地方政府和监管当局的“打非办”打了十几年都没有解决问题。还有2 000多家工商注册的“金融控股公司”,城市街道到处可以看见数不清的“理财中心”,还有800多家“P 2 P”公司。除上海之外,还有12个城市说自己是“金融中心”,每个省要配一个“金融副省长”。有约30%的省地市高 考状元报金融专业。甚至到目前为止被抓的腐败官员中,金融业腐败官员高于其他行业,习近平主席和赵乐际书记在近一年的讲话中都强调要严惩金融腐败。但是,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 0周 年的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名单中,还有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100人”中,没有金融从业人员,真是“金融业无英雄”。然而,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我国金融发展的程度仅次于美国。因此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已经出现了“金融过度”。我认为,金融业还是处在“乱象发展”中。
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这是从国际标准的角度来看的,一个直观的指标就是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较小。但从其他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业发展涉及企业和人数之多已经超出想象,许多上市公司已经忽视实体经济转而专门从事房地产或金融业。由此看来,已经不能单纯地从国际标准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金融发展了,更应多加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企业和个人在从事金融。另外,近年来68家信托公司不断发展分支从事通道业务,可能有500家以上各省市的信托公司分支机构承包融资项目。
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市场如何组成最优政策组合是关键
关于“最优金融结构”,我认为我国金融结构当中最有特色的是政策性金融。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政策性银行,能够提供低利率的长期贷款,且风险容忍度非常高。在支持我国高质量发展方面,政策性银行发挥了很大作用,其次才是国有银行,然后是城商行、农商行等。
我国现有中小银行数量已经不少。这些中小银行应把主要业务放在服务当地小微企业上。近日央行宣布降准,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此外财政部也将对支持当地小微企业的行为进行税收补贴。目前看来,我国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举措主要就是这一系列政策体系。
此外,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大量上市可能危害股民权益。我国的创业板、科创板尽管采用准入制,但还是设有一定门槛的,不能让小微企业大量上市。那么,如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呢?就此问题,银保监会的措施是允许银行在隔离风险、保证存款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不良资产容忍度。财政部的措施是提高商业银行税前核销额度。
对于最优金融结构,保险业也正在努力,银保监会也出台了相关措施。问题在于,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市场这三个方面的措施如何形成政策组合,以支持实体经济、支持高质量发展。这实际上很难做到。
近日的一项政策组合是,发改委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及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应用价值,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央银行给中小银行利率较低期限和较长的“资金便利”,财政部给予税收优惠。
关于最优金融结构和最优政策组合,中国的路还在慢慢走。现在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力度正在慢慢下降,国有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的作用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国有银行,最新政策要求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确保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
作者谢平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