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最全谱系!18家全国性银行九类牌照大点兵,国有大行谁缺券商牌照?谁最全能?这些股份行混业金控最牛!

来源:券商中国 2020-07-03 08:21: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日,关于对商业银行开放券商牌照传言的议论甚嚣尘上。在券商牌照上,仅中国银行一家通过全资控股的中银国际设立并控股了中银国际证券,获得了内地证券承销牌照,可做香港和内地券商业务。在信托和期货两大领域,截至目前,只有建行和交行获得了信托牌照;只有建设银行获得了期货牌照。

(原标题:最全谱系!18家全国性银行九类牌照大点兵,国有大行谁缺券商牌照?谁最全能?这些股份行混业金控最牛!)

近日,关于对商业银行开放券商牌照传言的议论甚嚣尘上。虽然证监会已官方回应:关于如何推进高质量投资银行的发展,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但事实上,对于券商这块牌照,银行早已垂涎良久。

银行系在香港设立控股子公司,以“X银国际”的曲线救国之法在全国性银行中已然普遍。

牌照之争背后是业务拓展之争,更是能力之争。为此,券商中国记者根据各种公开资料,对国有六大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行的金融持牌状态(券商、保险、信托、基金、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期货、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九块牌照)进行了盘点,以期勾勒全貌以飨读者。

国有六大行:离全能银行有多远?

在九大类金融牌照类目下,从持牌数量上来看,牌照最为齐全的当属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中建设银行有八大类牌照(其中香港券商牌照已有,内地券商牌照尚无),独缺消费金融牌照;中国银行有七大类牌照,缺少信托和期货牌照。

从业务范围广度上来看,相比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邮政银行,建设银行可以经营信托,而与交通银行相比,建设银行可以经营期货行业,不仅在牌照种类上领先同业,在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也比较健全。

在券商牌照上,仅中国银行一家通过全资控股的中银国际设立并控股了中银国际证券,获得了内地证券承销牌照,可做香港和内地券商业务。其余五大行均只有香港券商牌照。

在信托和期货两大领域,截至目前,只有建行和交行获得了信托牌照;只有建设银行获得了期货牌照。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在信托领域,建行、交行发展势头良好,近两年资产规模稳步上升。

在金融资产投资领域,除邮储银行外,五大行都已建立金融投资公司从事债转股业务。据五大母行年报显示,五家金融AIC的总资产规模已从2018年的150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416亿元,创造的净利润则从2018年的11.47亿元增长至19亿元,增幅分别高达192.87%和65.65%。

在金融租赁领域,前不久,中行综合经营再扩容,中银金融租赁正式成立。邮储银行的金融租赁公司则处于拟设立状态。就资产规模而言,工行的工银租赁资产规模最大。截至2019年年末,工银租赁总资产2709.8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4.36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交银租赁,该公司的总资产为2531.19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0.21亿元。今年3月,建信金租完成增资30亿元,总注册资本升至110亿元引发关注。

在基金领域,各大银行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工商银行的基金子公司盈利能力仍处在第一位,但与其他行,尤其是建行的差距在逐渐拉近。

在保险领域,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五大行旗下均至少设立一家保险公司。近两年,五大行银保子公司皆实现盈利,但盈利能力明显不足,过于依赖银保渠道使得其急需转型。

在消费金融领域,截至目前,仅中行和邮储银行获得牌照。

六家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均已正式开业经营。近日,多家银行启动理财产品的迁移工作,理财子公司承接母行产品提速。分析人士指出,迁移工作的提速,意味着理财子公司的运营逐步迈向正轨。

12家股份行:偏爱金融租赁和理财子公司

如果说六大行的牌照之争体现的是通往全能银行的战略布局,那么在12家股份行中,混业金控则初现端倪。

以央企发起的金融控股公司——招商局集团为例,其旗下拥有招商银行、招商证券、招商信诺人寿、博时基金、招银金融租赁、招联消费金融、招银理财、海达保险经纪等多个金融牌照。

作为地方金控平台的典型代表之一—天津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旗下有渤海银行、渤海证券等金融机构。

站在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背后的靠山,是作为非银金融控股的金融集团的典型代表,分别是光大集团、平安集团和中信集团。2002年这三大集团就被国务院批准进行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目前,光大银行获得香港券商、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和理财子公司四块牌照。

在12家股份行中,金融牌照数量最多的类目是金融租赁。目前已持牌的有8家,拟设立的有两家,仅平安银行和渤海银行两家未拥有该牌照。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73家金融租赁公司的注册资本合计接近2500亿元,超过100亿元的金融租赁公司有3家,分别为工银金融租赁(180亿元)、交银金融租赁(140亿元)、国银金融租赁(126.42亿元)。其总资产规模达到3万亿元左右,但分化较大,全国性银行优势明显。其中,工银金融租赁、交银金融租赁和国银金融租赁3家总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

在九大类的金融牌照类目下,成立理财子公司的热情尤为高涨。距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已过去一年,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30家商业银行宣布成立理财子公司,其中A股上市银行20余家。正式开业运营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有12家,中信银行于近日获批开业。截至4月末,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合计25.9万亿元,运行总体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12家股份行中,尚无落地一块金融资产投资(金融AIC)的牌照。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三家处于拟设立的状态。

5月28日晚间,浦发银行发布公告,董事会经表决通过了《公司关于设立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该行出资100亿元人民币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也是今年首次有银行放出信号拟筹建金融AIC。

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在去年公告中称拟成立金融AIC,但目前尚未披露进展。

根据《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标准为10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此外,入股资金应为自有资金,不得以债务资金和委托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因此从准入门槛来看,目前已入局的金融AIC主要以国有大行为主。

牌照之争背后,混业经营还有多远?

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已持续近三十年,但金融交叉的现象一直存在。有业内人士称,金融机构交叉持牌和综合化经营的方向早在2014年就定了。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7号),明确提及“研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参股的方式探索综合经营。”

相关业内人士称,只是当时适逢2015年股灾以及2016年起始的供给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浪潮将交叉持牌这一政策往后推了近五年的时间。

以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商业银行将持券商牌照”一事来说。据统计,目前共有18家银行直接或间接拥有券商牌照(其中5家为境外银行控股、13家为境内银行控股),但无一家地方性银行。

目前仅中国银行和国开行拿到了内地券商业务开展的牌照。但据财 新周刊报道,因受制于规则,这两家银行系券商与母行还是分业经营,内部协同并没有打通,竞争力处于行业中等偏后。

国信证券首席分析师王剑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后,更多地是完善服务客户的手段,投行业务可能更多作为一种竞争的辅助手段,而其直接带来的利润是相对有限的。

以2019年数据计算,整个证券行业的净利润为1231亿元,仅占全部商业银行的6%。以中国银行为例,其旗下的中银证券2019年净利润为8亿元,仅占中国银行整体净利润的0.4%。而且中银证券的ROE也没有中国银行高。

一大型券商银行分析师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牌照意味着入场券,手持多家牌照方便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但不意味着能力。”

此事在券商业内部也掀起一场大讨论,观点不一。其中一种看法是,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将会加速券商行业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兼并重组,航母级券商出现的速度会明显加快。且如果头部银行可以获得券商牌照,则意味着头部券商也有可能获得银行牌照。混业经营格局破题,券商中也有望出现更大的金融控股集团,改变现在券商头部不强,市值偏小的现状。

据媒体报道,会有两家商业银行率先试点券商业务。那么这两张券商牌照将花落谁家?国泰君安以综合经营、利润贡献、子公司实力等维度评判,认为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可能性较大。

6月29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回应均称,未了解相关信息,不对市场传言予以评论。同日,建设银行(00939)H股现价升1.135%,报6.240元;成交约2.67亿股,涉资16.59亿元。

兴业银行在29日的股东大会上回应称,我们国家也经历了从混业到分业的过程,现在又有了混业的需求,但这个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对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当然,我们会密切关注,未来随着市场变化以及改革不断深入,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