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能不能支持我一点,我要把仓库建到美国东海岸。”近日,稠州银行绍兴分行工作人员向证券时报记者回忆,今年8月份接触跨境电商企业主杨军时,对方提的需求。
杨军是浙江绍兴诸暨市跨境电商企业“顺发包业”的创始人,从2017年转型跨境电商,迎上风口快速发展,今年疫情期间海外订单“接到手软”,年度营业额增长30%以上。
但是,随着企业生意日益红火、产能不断扩大,杨军的“烦恼”也来了:成本抬升、扩大生产、完善仓库物流的现金流哪里来?快速便捷跨境交易往来怎么保障?汇率波动的保值避险怎么做?这些都需要配套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来排疑解难。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已上升至1873.9亿元,同比增长52.8%,增速远高于外贸整体增速。
而杨军和他的企业不断壮大,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对成熟的跨境金融综合方案的强烈需求,是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近年爆发式增长中企业和金融机构携手共舞的一个缩影。
“我要把仓库
建到美国东海岸”
“订单一个接一个,加班加点生产赶工,有些爆款才挂出来立刻就卖光了。”绍兴诸暨市顺发包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军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了今年外贸订单红火、疫情期间不降反升,生产线繁忙赶工的景象。不过,伴随着产能的扩大,杨军的“烦恼”也来了。
从2017年开始,杨军带着企业转型踏足跨境电商,主要生产各类箱包皮具,在亚马逊、速卖通等地方销售。“迎上风口企业发展很快,海外疫情扩散,国内生产线反而更忙,今年营业额8000多万元,同比增长了约30%。”杨军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出一次新产品单个包的成本造价在60元~79元,一个星期生产出一万个包就要70万元、加上运费45万元,一批新品一周合计投入200多万元,产能提升必然需要资金支持。
产品生产顺利、销售红火,但更大的限制来自仓储物流。首先是货物“出海”的物流成本节节高。“空运以前22~25元/公斤,现在基本上是60元/公斤,最高涨到80多元/公斤,iPhone12出货的时候货运费用又涨上去了。走海路运输,每个包运费成本平均2.5元,现在将近9块钱了。”杨军告诉记者,近期正逢海外市场圣诞采购加上“黑五”销售旺季影响,运输成本更是水涨船高。
而等杨军工厂的货物运抵海外,却因当地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导致快递送不出去、不得不积压在仓库。“美国西海岸仓库被中国的货物占满了,大家都在排队。”杨军很苦恼。那么多货物要么在路上跑、要么在码头积压严重,成本增加不少,账期还得被拉长,这让他萌生了新的想法——“要自建仓储”,但这些无疑都考验企业的经营现金流。
“资金能不能支持我一点,我要把仓库建到美国东海岸。”稠州银行绍兴分行营业部经理助理楼伟浩向记者回忆今年8月份接触杨军时对方提的需求。在看了企业流水、快递订单量等数据之后,楼伟浩测算了企业的销售额、现金流量等,几天后稠州银行主动授信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共计1200万元。
杨军告诉记者,尽管地处区域经济基础好的江浙沪“包邮区”,但企业注册及经营所在的只是一个县级市,可选择的金融机构资源却不多,整个借贷过程中最为看重的是稠州银行放款速度快、贷款利率较低,“利率折扣力度比其他银行高,其中890万给予了支小再贷款优惠利率,预计节约成本约8.1万元。”
汇率风险管理“账本”
企业怎么算?
商品走出国门,跨境企业主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来自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的汇率风险管理。
“假设一份商品售价不变,人民币升值了,企业赚到的利润就会少一些。”杨军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切实抬升了财务成本,不过他和身边的一些企业却没有采用套期保值工具,因为“反复算了账之后觉得不划算。”
对于这笔账怎么算,一家城商行海外业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盘活资源肯定有利于降低成本,但还要看企业主外币资产的资产负债分布、汇率管理的风险偏好,以及与企业规模实力匹配的结算条件、收付款周期、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等。”
“有些银行在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过程中,对实需交易的判定存在困难,比如部分真实需求的业务资料难以逐笔对应、非常规贸易背景的实需缺乏认定标准,落实实需原则时审核偏严格。而在企业层面,企业多倾向于采用即期交易完成结算,更愿意将精力集中在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外汇衍生产品使用意愿低;此外,是企业认为成本过高,比如部分企业认为保证金高、手续费(点差)高,外汇衍生品价格较贵,认为这是‘多’出来的成本,且有可能造成损失。此外还有管理成本、风险管理机制及策略等。”有央行地方分行人士认为,“外汇衍生品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不过,汇率风险管理已日益受到市场主体的重视。在刚刚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等均有推出系列跨境金融服务工具箱,其中不乏结合市场趋势及企业自身的汇率避险偏好的产品。
对于企业主的需求不同,浙商银行国际业务部贸易融资中心总经理王斌认为,要有针对性推荐外汇产品组合和交易策略,“对于中小型出口企业,没有多少避险工具经验,推荐结构上相对简单,符合他们风险承受能力的适用产品。而对大型央企、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还会考虑企业内部财务授权机制。”他告诉记者,企业办理这些外汇交易的历史有多长,对避险工具的产品特征、风险接受程度的接受度等都是应该充分考虑的因素。
在日常业务接触中,上述城商行海外业务部负责人还会遇到比如境内流通性较差的小币种配套问题、一些企业主希望外汇衍生品的办理流程和管理更便利化等问题。此外,由于外汇衍生品业务中还涉及银行跨境金融产品与企业付款期限的匹配,如果企业除了出口业务还有进口,进行套期保值会更加灵活。在她看来,未来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跨境支付综合化
需效率更高服务更全面
国际邮政公司(IPC) 今年2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有39%的跨境网购来自中国。繁荣的交易跨境汇通过程中,支付机构是最早被吸引的参与者之一。
“一笔跨境交易完成,国内企业真正能拿到钱可能需要一个月或至少一个星期,支付机构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结算周期加快。我们一看到买卖双方在亚马逊的数据,当场在国内给企业商家结算。这样企业相当于当场拿到钱,就像在国内卖东西一样。”汇付天下董事长兼CEO周晔向记者举例,“支付和数字化能力是新型国际化贸易中重要的‘新基建’之一。”
正是得益于跨境支付机构实现企业境内外汇付体系里形成资金和数据的闭环,在跨境交易前端,和杨军一样的电商企业主们的感受是,“(交易)打钱是秒到了,工具软件操作一下,一键就换成人民币了。”
事实上,伴随着跨境商贸的繁荣,过去数年来,已有连连支付、汇付天下等多家老牌支付机构切入跨境业务市场。激烈竞争之下,跨境电商企业主们对跨境支付产品的服务能力、结算效率提出了更全面、更高、更快的要求。
“当2016年汇付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每一笔订单的平均金额只有几美元,当交易金额慢慢上来了,就已经不能用非常简单的方式解决它的资金划拨,包括申报、整个清算等问题,而是需要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去实现,在海内外帮助卖家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供应链串起来。”周晔介绍。
记者从数位跨境电商企业主了解到,目前合作的跨境支付机构已经能提供包括跨境支付、结算、汇兑,甚至海外缴税扣费等一篮子方案。这些跨境支付方案中,除了提供从线下到线上的海外电商平台收款、汇兑、资金结算服务;还能面向资金周转压力增大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账户和金融增值解决方案。
“在与银行合作中,我们偏好动作快的。”周晔认为,跨境支付的价值在于打通很多环节,如过关效率、外汇兑付效率、凭借大数据能力的结算效率等,当前在与银行合作开发跨境金融产品过程中,并不一定是谁资金便宜就有优势,大家看重的是谁速度更快、技术开发实力更强。在目前,尽管行业快速增长但并不成熟,他也坦言,跨境支付的产业链还在构建初期。
“可能从传统的眼光来看,大部分的跨境电商都是不问出处的英雄,所以围绕这些人的金融配套显得特别的薄弱。很多跨境电商单家企业体量规模已经达到几十亿、上百亿,甚至过千亿了,但可能国内听都没听说过,而这些跨境企业连接的国内配套供应商可能都是上万家。”周晔认为,市场未来的机会在于,“围绕这些支付、产业链当中的结算、金融服务,人民币跟外币之间的兑换效率提升等,都有很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