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半年净利大增三成 两万亿招银理财权益掌门人即将离任)
刚刚交出亮眼中报成绩单的招银理财迎来重要人事变动。
金融人事近日获悉,招银理财投资总监、首席权益投资官范华即将离任,首席投资官一职由首席产品官郑福湘兼任。另据知情人士消息,范华此次离任或为到龄退休。
范华曾在高盛、中投公司先后工作10年、11年,从事资产配置和多资产绝对收益投资。历任高盛全球风险模型部主管、中投公司资产配置部、债券与绝对收益部总监、资深董事总经理。2014年还曾被《亚洲投资者》杂志评为资产管理行业25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2019年9月入职招商银行,随后出任招银理财高级副总裁、首席权益投资官。范华加入招银理财,在当时曾被认为是银行理财在非标业务转型,发力标准化投资、策略配置方向颇具代表性的动作之一。
2021年6月,银保监会公布了关于郑福湘任职招银理财首席产品经理的批复,同时被批复的还有首席评审官王斌。
“最赚钱”的银行理财子
根据刚刚披露的2022年中报数据,招银理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86亿元,同比增长35.52%;实现净利润20.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69%。净利润排名全市场银行理财公司首位。
从管理规模来看,招银理财也遥遥领先。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规模达2.8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兴银理财在股份制银行理财子中排名第二,理财产品规模1.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10%。信银理财、光大理财也都超过万亿规模。在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一的是建信理财,规模2.05万亿元。但几个国有大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规模相比去年末均出现萎缩。
在产品体系方面,据招商银行中报透露,招银理财围绕“招-赢睿智卓越”五大产品线已构建70个产品图谱,同时,推出智远系列场景化产品,持续发行养老理财产品,并加强场景化的产品销售。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银行的存量产品大部分都已经平移到理财公司中,可以说理财公司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下半场。如果说上半场主要靠的是母行的营销能力和业务平移的掌控力,下半场将更多的是比拼机构之间的投研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发力权益 迎接考验
招银理财2019年11月正式开业,是继五大国有银行、光大银行之后,第七家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仪式上,招银理财推出了“赢、睿、智、卓、越”五大系列产品线,分别对应现金管理、固定收益、多资产型、股票型及另类产品。时任招银理财董事长刘辉表示,招银理财不同于其他资管机构的重要一点就是“零售为体”,主要服务于零售客户,零售渠道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超过80%。
另有一个炫酷的话题点则是“全球夜光指数”的发布,该指数通过遥感卫星捕捉到夜光影像,监测经济活动变化趋势,彰显招银理财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和投入,开业仪式上做这部分介绍的,正是范华。
随后半年多的时间里,范华搭档另一位资管老将——招银理财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朱红裕,组建团队、搭建投研体系,在2020年9月发行了第一只主动管理的纯权益产品,也是首只“银行主动权益产品”——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以下简称“招卓一号”),由朱红裕亲自掌舵。一时备受关注。产品成立后业绩快速爬升,甚至有媒体担心,面对银行理财的挑战,公募基金如何守住主动权益这块阵地。
当时范华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未来理财子的权益投资占比提升是一个确定趋势,但潜在的规模或者占比提升的速度可能被高估了。因为“老产品在逐步压降,很难在这部分去配置大量权益资产,新产品中有多少能做权益投资,关键还看客户的接受度。”同时表示,招银理财对权益直投的投资经理设置的考核期为三年,希望以长期考核导向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持续做好深度研究。但到了2021年3月,朱红裕就卸任了招卓一号的投资经理,产品交由首席权益投资官范华和另一位投资经理郝雪梅继续管理。朱红裕随即低调回归公募,任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
招卓一号的产品净值也在2021年3月底达到1.2669的高点,截至2022年9月6日,净值为1.0847。2022年7月,范华也卸任了招卓一号的投资经理,目前由郝雪梅独自管理。
截至目前,招银理财共发行了四只权益类理财产品,除招卓一号外,分别是招卓消费精选周开一号、泓瑞全明星日开一号以及今年发行的招卓专精特新。在今年剧烈的市场波动下,产品一季度普遍经历了较大回撤,二季度逐渐扭亏。
“产品组合在一季度通过仓位控制,组合向银行、周期和农化集中,在一季度下跌中减少回撤,整体回撤控制优于基准和同类产品。4月末市场情绪最为悲观时,组合进行审慎加仓,保持了仓位和弹性,调减了银行和主要加仓在风电、汽车板块和港股互联网板块,为组合在 5 月提供较好弹性。”管理人在上半年投资报告中介绍。
银行理财子业绩报喜的背后,权益投资能力、多元资产配置的能力是理财子公司打造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而如何吸引人才,建立完备的投研文化和协同支持,如何让客户接受权益类理财产品等等难题依然待解。也期待首先尝试权益直投的招银理财,未来能继续探索出投研驱动的理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