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致敬《汽车商业评论》:猛批汽车行业内卷怪状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导读

2024年6月14日,主题为“想象”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召开,作为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的贾可博士在开幕主题演讲《中国汽车向何处去》中,直接给中国汽车行业给出的答案是“卷是比谁没有底线”,涉及的关键词是放弃、迷失、倒退、背叛、遗忘、无耻、裹挟。

笔者根据直播总结了贾博士的观点与言论,同时给出了《电车商业研究》的观点,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贾可博士的主要言论

贾博士在开幕演讲中炮轰了中国汽车内卷的六种怪现象:一是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二是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三是卷资金:拖欠货款,代币伺候;四是卷用户:平息事端,连蒙带哄;五是卷关系:上下腾挪、左右逢源;六是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

1.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前两年新冠疫情期间,芯片短缺,有车企就用消费级、工规级芯片来代替车规级芯片。很多安全件也是如此。现在,这样的风气有没有愈演愈烈?某些汽车公司,敢用比同行低一半的成本来给用户安装充电桩,那么那些电源、电缆、接线盒、接地线,那些辅料会是什么样的材料?

2.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不能否认有些车企在垂直整合上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但是同样不能否认,有些车企在供应商辛辛苦苦做好方案开源技术后,就一脚把供应商踢开,然后自己垂直整合。这样垂直整合的产品,有不少虽然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如供应商,但是对于这样的厂家来说,能用就行。当然,这种车企知道海外管得严,供应海外的汽车,还要用原供。

3.卷资金:拖欠货款,代币伺候。你如果不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供货后,到底多长时间才能拿到钱?开票之后3个月之后拿到的不是钱,甚至也不是承兑汇票,而是企业内部的代币。你想要早点拿到钱,对不起,请再打个折扣。供应商已经被要求不断降价,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4.卷用户:平息事端,连蒙带哄。毫无疑问,整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上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提升,但是有些车企因为卷价格、卷成本、卷技术,必然导致产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果是一般问题,那就对用户推诿,如果着火,那就迅速反应,一方面赔一辆比原车价格高一些比如贵出三成的同品牌新车,一方面要求用户签署着火责任不在厂家的合同。

5.卷关系:上下腾挪,左右逢源。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人情社会,这本来无可厚非,适可而止,都是正常。但是,某些车企为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明星企业,拿到最多最全的各类资源,用尽了各种“外交”手段,某些院士、某些专家、某些官员不仅是这类企业的座上宾,更是自己的传声筒,所以这种企业好事最容易遇到,坏事也最容易化解。

6.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这样的企业精心培育了强大的水军,他们散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凡是好事,都跟这样的企业沾边,凡是坏事,都是别人的企业所为。但凡有谁敢说出一点这样企业的真相,那必然被水军围攻。他们虽然无法提出条理清晰的论点,只要打着爱国旗号,却可以不停发泄情绪,质疑别人的动机,颠倒黑白,夸大其词,说啥都是对的。

网上三种不同声音

一、完全赞同贾可博士的言论,到了欢欣雀跃的地步

贾可博士这番话传出来,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比较大的反响。汽车商业评论第二天发微博表示称,“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响?实际是我说出了大家想说的话,也得到了一些共鸣。因为确实天下苦秦久矣,现在帮大家说出来,大家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共鸣。”

贾可博士指出了行业内一些不正当竞争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担忧。认为如果这样的内卷延续下去,没有等智能化真正开花结果,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的结果可能将导致市场实现一种令人难堪的规模集中。

贾可博士在言论中倡导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和诚信经营来提升竞争力。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他也强调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呼吁车企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完全反驳贾可的言论

针对贾可博士的言论,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在汽车行业中早已存在,并非新鲜事,现在提出批评只是因为某些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才进行炮轰。

汽车行业内的一些不良现象早已存在,“卷”这词没出来之前就存在上述一系列不良事情,这是中国车市的普遍现象,不是目前内卷导致的。

现在跳出来反对卷的那些车企同样存在偷工减料、拖欠供应商货款、抄袭等不良事件,甚至更严重,不能因为自己卷不过人家,就哭哭啼啼说人家耍流氓,还借贾可之言炮轰。

三、更有人怀疑贾可博士的立场有问题

有评论家认为,如果是汽车产业研究者,就要用商业模型说话;如果是汽车行业媒体,就要客观,可以做判断,但需要同时拿出真凭实据,不该做捕风捉影、含沙射影的表态。如果拥有多重身份,则需要做好平衡,而非以左右逢源为乐。既想做媒体享受人莫予毒一呼百应的快感,还想做研究者体验一言褒贬华衮斧钺的权威,这本身也是浮躁之一种表现。

假设贾可举的那些例子是真的,那就是对暗指的车企是很严重的指责,必须说个明白,当然也该负法律责任。如果为了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法治化进程,他应该像长城汽车那样光明正大去举报去投诉,而不是在公开论坛上为了讨好某些车企,炮轰其他车企。在公开场合发表没有证据的批评——这实质也逾越了媒体权力的边界,本身也会导致媒体行业的“卷”和无底线。

综上所述,有人喜欢,有人反驳,有人怀疑,都是完全正常的现象。这反映了公众对话题的关注和思考,也体现了公开讨论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电车商业研究》的观点

1,行业变革与竞争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入50%后,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世界汽车产业往何处去,都值得思考:到底是加速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还是增程式、混动过渡占大头,纯电动放缓?今年到了转折点,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一些车企为了获取市场份额而采取不正当手段,这些问题因此变得更加突出。

2,公众关注度提高: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些内卷现象对消费者利益造成的损害也变得更加明显。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容忍度降低,要求行业进行整改的呼声日益高涨。

3,行业透明度增加: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加。这使得行业内的问题更容易被曝光和放大,进而引发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4,作为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贾可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他本次炮轰式发言,我佩服他勇气。他对这些问题的批评和揭露更容易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从而推动行业进行反思和整改。

5,贾可博士的多重身份,这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在炮轰谁,这种立场与偏激的发言必将引起广泛争议。我认为有更好的建议通道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采取这种方式,有失第三方机构的公平公正原则。

6,我是从消费电子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业的,根据我的经验,只有在中国卷出来的企业,才可能是全球性的企业!我不认为“卷”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反而是让劣币快速去清的过程。“卷”本身就意味着追求卓越,“卷”是技术革命驱动产业变革的必然,只有充分的竞争才是调节供需矛盾的最优解,能“卷”出用户利益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

最后

致敬《汽车商业评论》与贾可博士,能为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敢于直言,敢说真话,说实话。尤其是听到批评某些企业的水军太无聊太无耻时,真是痛快淋漓!

企业经营要有底线思维,行业更应该“强产品”“强质量”“强服务”“强价值”“强品牌”,尤其重要的是“强法治”“强公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