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两个南亚核武国家,进行了一场堪称军工大考的空战。巴基斯坦宣布巴空军凭借歼-10CE等中式装备的“超远视距”优势,击毁印度多架飞机,包括3架法国阵风战机、1架俄制米格29、1架俄制苏30MKI、1架以色列苍鹭无人机……
从有源相控阵雷达、到数据链共享、再到双脉冲发动机,中式武器系统在实战中得到验证。连法国情报部门也不得不承认,中式装备在电子对抗和超视距打击领域已形成代际优势。
各国政治、军事研究者都惊呼要重新评估中国军事装备的能力与价值,在笔者看来:哪是中国军工被低估呀!中国电动汽车的价值与能力被低估、中国科技企业价值被低估,甚至整个中国资产都被严重低估。
中国军工企业被低估的现状将改变
印巴这场实战,歼-10CE、霹雳-15E导弹与预警机、防空导弹的组合应用,在世人面前打破了"中国武器只能造低端装备"的印象。
以前很多亲西方人士一直认为中国军工"只能山寨不能原创",甚至有人说出“甲午战争时,大清的装备也很牛的,但实战不是输了嘛!”,现在彻底闭嘴了。
这场胜利与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生产歼-10CE的中航成飞(302132.SZ)股价在冲突后一周内飙升47%,多家评级也纷纷上调中国军工企业评级,中国军工企业价值被低估的现状将改变。
过去,由于西方主导资本市场估值,中国军工企业又特别低调,在国际资本市场估值体系中,长期被严重低估,难以获得与实力相匹配的合理估值。
印巴这场空战以确凿的实战成果,让国际资本看到了中国军工的实力,以及在全球防务装备市场中的光明前景。这促使资本市场摆脱过去对中国军工企业的偏见,开始更加客观、理性地重估中国军工企业技术、市场竞争力与成长潜力,为军工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国际资本动力。
被严重低估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中创新航VS挪威 Northvolt
中创新航:技术实力的低调王者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931.HK),这是一家专业设计制造动力与储能电池的企业。
2024年中创新航年报数据显示: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1,224.73亿元,较年初增长16.2%,净资产为人民币480.54亿元,较年初增长3.6%。
集团实现收入人民币277.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其中:乘用车市场已累计配套超过200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交付量超100GWh。商用车市场国内装机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5.2%,国际交付量稳步攀升。储能市场实现出货量持续大幅增长,获2024年度全球最大储能电池订单。
根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统计,中创新航集团2024年度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6.6%,装车量排名全球第四、国内第三。
根据InfoLink数据,中创新航2024年度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2024年单月储能电芯出货突破5GWh,实现持续大幅增长,获2024年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全部 7.8GWh订单并实现交付。
截止到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创新航的市值仅 318.13亿港元,与电池都没有正常交付的挪威Northvolt估值1500亿人民币左右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西方资本对挪威Northvolt估值属正常的话,那么对中创新航市值就是严重低估。
Northvolt:烧完1087亿也没正常量产锂电池
反观欧洲挪威的锂电独角兽企业Northvolt,8年烧掉投资人的1087亿元,也没正常量产。
2016年,两位在特斯拉担任供应链高管的Peter Carlsson与Paul Cerruti出来创业建立Northvolt,光鲜的从业背景与美好的项目前景被一片看好,一路融资,到2024年4月,公司估值为1430亿人民币。然而仅仅半年后,这家曾被寄予厚望、视作“欧洲电池未来”的独角兽企业,无奈地向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
详情可以查看电车商业研究的《8年烧完1087亿!欧洲电池一场注定失败的“自主梦”!》
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公司系统性误判
在新能源领域以中创新航与Northvolt 的对比,深刻折射出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公司估值严重误判的顽固思维。
其实不仅仅是西方,我们自己投资人也有崇洋媚外、踩自己人的恶习。这方面的案例可以参考南京拜腾汽车项目:CEO毕福康(Carsten Breitfeld)号称“宝马i8之父”、总裁戴雷(Daniel Kirchert)是曾经的华晨宝马高管……烧完84亿人民币,一台车也没造出来。
西方一直宣扬“中国制造低端论”,在电动汽车兴起之初,便将自己定义成标准制定者,把中国电池企业简单归类为代工厂。宝马、奔驰、大众无不如此!完全忽视电化学的研发与制造难度,漠视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工艺创新以及产业链整合方面的巨大投入与不懈努力,等到发现自己赶不上了,又匆匆忙忙扶持挪威的Northvolt。
当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工艺、供应链等规模化优势,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时,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没有及时刷新,依然沿用传统制造业认知框架来评估中国科技企业,导致像中创新航这样的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
而对欧洲人自己炮制的独角兽企业Northvolt过度追捧,则是西方试图重走技术霸权老路,通过资本市场的扶持,来打造本土冠军企业的战略幻想。
新加波国立大学顾清扬教授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高科技资产被低估的根源在于西方长期用“低端制造”标签刻意掩盖中国在诸多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与进步。
资本市场必须重估中国科技企业价值
(一)刻意的漠视、有意的低估
从AI 到半导体,从电动汽车到军工,中国科技企业在这些战略新兴产业取得的成果,往往被西方舆论选择性忽视,或是恶意抹黑为“技术窃取”而来。
这种无端的指责与偏见,构建起一层人为的认知壁垒,阻碍了对中国科技资产真实价值的客观评估。
以华为昇腾910C 芯片为例,其采用先进的中芯国际7nm(N+2)工艺制程,根据DeepSeek团队的实测数据显示,昇腾910C在AI推理中的表现已经达到NVIDIAH100芯片的60%左右,同时成本更低。这一“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组合,使其在全球AI芯片市场中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在实际应用中,2025年一季度,中国AI芯片在长三角地区政企采购中的占比从 11% 迅速跃升至 35%,以硬核的数据证明了市场对中国AI芯片技术的认可与接纳。
然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传统估值模型中,由于长期受“中国芯片技术落后”的刻板印象影响,昇腾芯片的估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二)资产被低估正在严重影响我们领先的产业
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反映:我们已经在电池电机电控与智能座舱等领域全面领先,但企业普遍没有利润,流动资金减少,企业没有后劲!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产业明明已经领先,但企业却举步维艰,还不如燃油车时代,很多人将此简单归因为中国企业内卷。
虽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燃油车时代,Tier1大部分是国外企业,他们在中国获得生意,获得利润,在西方资本市场上可以有高的估值,可以融到足够的钱来运转。但是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主要的供应链是中国企业,我们的零部件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在资本市场融不到足够发展的钱,还要不断地投入研发。
资产被低估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对企业会造成债权、股权两方面的融资困难
1,会造成投资吸引力下降,资产低估会使企业的市场价值被低估,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企业的投资价值不高,从而减少对企业的投资,或者在投资时要求更高的回报率,这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企业的资金筹集和项目推进。
2,在企业进行资产处置,如出售、转让或置换资产时,资产被低估会导致企业实际获得的收益减少,造成资产的损失。
3,影响企业决策:资产低估可能会使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产价值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对投资者的影响
1,投资收益受损:对于持有被低估资产的投资者来说,资产被低估意味着其投资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投资收益。
2,投资信心受挫:资产被低估可能会使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产生动摇,影响其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担心资产进一步被低估或无法实现预期收益而减少投资,或者选择其他投资渠道,这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对经济的影响
1,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资产被低估会导致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出现扭曲,使得资金和资源无法流向真正具有价值和潜力的资产和企业,而是在一些被低估的资产上浪费或闲置,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2,经济活力受抑制。资产低估会使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导致经济活力下降。
3,金融风险增加。资产被低估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金融风险。一方面,企业因融资困难而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可能导致违约风险增加;另一方面,投资者因资产被低估而遭受损失,可能会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后
克什米尔空战获胜的歼-10CE价格只有法国阵风战斗机的五分之一左右。中创新航在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全球第四,市值却只有没真正量产的挪威Northvolt估值的五分之一左右!这正常吗?
印巴空战的战果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技术实力终将战胜偏见,中国资产的真实价值,将被市场重新评估。
有伟人说过: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形式,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相信中国,相信中国科技企业,一定会迎来正确估值的那一天!
(本文作者顾国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经济发展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