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 而是提升“造血”功能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刘飞 2017-09-22 14:27: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银协潘光伟: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 而是提升“造血”功能)

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2%,同比增长9.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约占全部贷款比重的25%。”中银协专职副会长潘光伟22日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透露了这些数据。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38.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86.1万户,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4.4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3%,银行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

不过,银行业推进普惠金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包括重点服务对象面临缺信息、缺信用、缺担保等融资障碍、信用信息碎片化分布,外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健全、金融消费者长期积累的“刚性兑付”观念影响依然存在等等。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如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潘光伟提出三点建议和看法:一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平衡,确保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潘光伟称,只有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路走的越长越远越稳越好。

第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普惠金融涉及多个部门、行业和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银行机构单打独斗,需要发挥社会各部门、行业和领域的联动作用。”潘光伟认为,特别是应注重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体系,打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链。

包括发挥VC、PE等前期介入企业初创期资金的作用;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探索科技创新模式,提升服务效率。

第三,加大精准扶贫支持力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包括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推动机构向下沉、服务广覆盖和技术新突破;探索“两权抵押”试点模式,以金融手段盘活乡村中“沉睡”的资产;发挥各类金融机构“造血”功能,实现优势互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