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同时在头版刊出评论文章,平息日前业已出现的有关股票市场的扩容传闻。三大证券报同时表示,”供求关系“决定股票发行,未来股市的扩容速度不会加快。不过今天的市场对于这些信息似乎并不买帐,深沪市场依然走弱,成交萎靡。面对如此的形势,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扩容前景?
扩容压力绝非乱弹
从目前的形势看,扩容压力大,不再是一个空口白牙的乱弹。三大证券报联袂发表评论文章,平息市场对日益增大的扩容压力的担心。这种局面并不多见,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说明了对市场呵护有加的管理层对“扩容”这个词是多么的敏感。
根据三大证券报的内容,我们所面临的扩容局面是这样的:目前已通过发审会待发行的企业、已受理正在审核的企业、以及经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验收完成辅导工作的企业总共不到300家。不过300家也是一个比较恐怖的数字。管理层以“相当多的企业难以通过发审会的审核”为由,来平息市场对于扩容压力的担心。
核准制实属纸上谈兵
说到未来的股票发行,则不得不联系我们目前股票发行的核准制,从目前的形势看,这个制度并没有跳出业内人士对于其“核而不准”的担忧。事实上,目前的核准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异化了。
证券报赤裸裸的表示,“如果对扩容节奏的快慢还有什么疑问的话,不妨再回顾一下近期管理层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停止国有股减持、反复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增发门槛、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等等,凡此均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关爱、呵护之心。”他们由此得出结论,“因而,近期市场扩容有限,节奏不会加快。”很显然,股票上市并不是单单满足上市条件所能够解决的问题。
此外,违背核准制精神的还包括目前我国企业发行上市的推荐工作实行的“通道制”:即所谓“自行排队”、“限报家数”:每家券商只能推荐一定数量的企业申请发行股票,发行一家再申报一家,而每次推荐企业的数量则由中国证券业协会根据上一年度该券商承销家数及发行质量具体确定。而据一项统计,在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拥有主承销资格的32家券商中,拥有最多"通道"的是推荐8家,最少的只有2家,总体拥有包括增发、配股在内的“通道”数不过100多家。
这说明,目前的制度安排已经否定了企业满足上市条件就可以上市的可能。
扩容速度未必放慢
虽然新股的上市发行,受到管理层的严密监控,在这个控制下面,新股上市的速度其实是完全决定于管理层的意愿。不过,管理层却并没有明确表示要放慢扩容速度。
《证券时报》对于管理层的意愿表达的最为明显,“总体上看,发行节奏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的实际状况也表明,市场需要好的企业发行上市”;“监管部门也在不断通过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促使中介机构推荐好的企业发行上市,而业绩优良的企业发行上市,投资者是欢迎的。”。其中表达的关于扩容的意愿十分暧昧。不过扩容不会加快倒是一个可以肯定的预期。
(熊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