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质押贷款在我国其实已经大规模的展开,只是并没有向个人全面放开。上市公司经常发布公告,表示其母公司将其持有的股票进行质押贷款的消息。其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是否放开,本质就是我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股票的可质押性是否恢复。但有消息说,个人股票质押贷款的相关法规,年内就将出台。既便如此,对于是不是应该放开个人股票质押贷款的这个争论还没有停止。
为什么不向个人放开呢,或者说为什么不恢复二级市场流通股票的可质押性?业界争论注意集中在这些方面。
反对者的意见是:由于放开个人股票质押通常是二级市场上的流通股票,其可变现价值是以不断变化的市场价格为衡量尺度,因此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完全放开,可能导致股市泡沫恶化,而且在质押股票触发平仓点时的买卖和资金控制还要银行、证券公司、登记结算公司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更何况,平仓时,股票也不一定能够变现,存在强制平仓是否能成功,股票抛不出去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
反对者强调:上市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导致股票价格与价值偏离较大,质押物在价值认定上也十分困难。
这些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股票的流动性问题,因为流动性问题可以用事先规定流动性折价来平衡。问题的关键也不在于风险方面,因为风险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质押率来规避。上市公司价值认定的问题也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出于安全的考虑,有很多技术性的指标可以作为参照。
在笔者看来,全面推出个人股票质押贷款,恢复二级市场股票的可质押性,时机已经成熟。因为从各界的意愿看,指向都比较一致。
银行界业内人士指出。信贷投放一直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可靠的信贷产品谁都想做。主管层的监管有些控制过严,像无指定用途贷款、个人股票质押贷款这些产品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只要能确定收回信贷资金,就可以尝试,各家商业银行都有能力控制风险。一些人强调:“股票60%的折扣率比房地产60%的折扣率要安全得多。”显然,在我国房地产质押贷款成功推出以后,商业银行的信心应该更足。而从解决信贷资金发放,以及增加收益的角度,银行当然非常希望扩大个人股票质押贷款这一信贷市场。
从券商的角度看,这显然增加了券商的一个业务。而正如笔者在上面所指出的,如果采取合适的技术性控制手段,这个业务的风险很小。而其中一部分资金将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量,刺激股市的交易,对于券商而言都是新的收入来源。
对于在股市的投资者看而言,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可以丰富投资者的资金来源,增加了一个新的融资手段,显然也是受到欢迎的。对于中国市场,信贷资金正是推动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力量。而在部分资金会流入股市的预期下,投资者对于这个政策必然采取的是欢迎的态度。
从政策层面上看,虽然无指定用途贷款业务都不被鼓励。但是,来自政府高层的频频吹风,显示其积极推动的倾向已经明朗。在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通道,规范信贷资金合规流入股市的政策引导下,放开个人股票质押指日可待。(张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