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处于发展的过程当中。新兴市场的一个含义就是这个市场还不成熟,事实也的确如此。从银行体系到资本市场,都面临着一些列的问题:银行坏帐、券商困境、上市公司质量、市场诚信、国有股问题……如此之类不胜枚举。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金融体系背负“大黑洞”却仍能运转,让人大惑不解:四大国有银行坏账率高企;主要银行不断爆发贪污丑闻,连偏远小镇的行长也爆发掏空5亿美元的天文数字;银行不断将资金输送到证券市场,而股价指数下挫、龙头证券公司濒临破产。但是,这样的金融体系却仍然运作如常,而且各种改革仍然不断推动,跨国金融机构仍然争相涌入,把这个市场看做充满奶与蜜的天堂。
问题是需要被解决的,其实如果要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做一个描述的话,并不是这一篇短文所能够描述的。不过问题可以探讨,就上面我们所提出的两个现象而言,如果探讨这个问题的原因,无疑就能够找出解决中国金融问题的关键。
中国金融体系坏账过高、包袱沉重是事实,怎么才能够至今屹立不倒?
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无疑必须探讨金融体系的黑洞如何才能够被弥补。这个问题可以从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流向来解释。
我们发现,这个资金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居民储蓄,居民储蓄继续快速增长。根据最新的数据,8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3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储蓄存款继续维持快速增长。前8个月居民储蓄存款累计增加959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345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增加567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009亿元,活期储蓄增加39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336亿元。今年前8个月新增居民储蓄中定期存款占59.1%,这表明今年新增储蓄的稳定性保持较高的比例。
另一个是外资流入。截止2002年08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411495个,合同外资 8075.9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 4296.65亿美元。其中,2002年08月份 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2944个,合同外资 79.5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 49.01亿美元。而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期,今年我国吸引外资总量将近500亿美元。
至今为止,外资与储蓄的流入的速度与流量仍然充沛,只要这两项因素没有恶化,中国的金融体系就还能承担目前的“包袱”。
综合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回答什么才是中国最大的金融问题了。中国最大的金融问题在于如何能够长期维持居民储蓄不断的流入金融体系、如何能够保持每年几千亿的外资流入。
这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难点,这也是我国未来金融改革的前提。(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