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宣布了一个有关三板市场全流通的政策,该协会负责人表示,退市公司重组后符合条件便可全流通:对大股东自己进行资产重组的退市公司,重组完成后允许公司全部股份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流通;鼓励自身无法重组的退市公司进行股权置换,股权置换完成后原退市公司不再挂牌,承接退市公司流通股的新公司进入股份转让系统,股份实行全流通。
政策公布以后,尽管上述政策被管理层视为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对帮助退市公司走出困境,改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质量有直接作用。而且,管理层表示已考虑到市场承受力,对重组后退市公司取得流通资格的非流通股,采取分年度解冻流通的办法。但是,投资者还是该政策不看好,当日三板市场股票大幅度下跌,主板上市的ST类股票全线下跌。
市场人士分析一般认为,三板市场对该政策不看好,原因:一是全流通后可能短期构成资金供求失衡,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二是原有的退市公司重组后寻求恢复上市的希望基本破灭,在现有条件下,即便重组后重新达到3年盈利的标准,主板市场也很难接受全流通公司。
未来的事实可能不止这些分析人士所涉及到的:三板市场的全流通很可能是一个灾难!
一方面,这个政策将刺激有人利用这个政策,恶意退市来获取暴利。
在原来的情况下,掏空的结果就是大股东股权价值的缩水,加上掏空导致公司退市的风险,也形成了对大股东大肆侵害小股东利益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即使这种制约极其有限。所以,即使圈钱,总也有一个限度,掏空上市公司之后,他们得考虑维护上市公司得上市地位。
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恃无忌惮的圈钱了,因为他们可以恶意掏空上市公司,使得上市公司进入三板市场,然后利用前期掏空上市公司所得的资产来重组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达到公司股权全流通的目的,另一方面,股价一跌一升,股权的价值将成倍的增值,更为重要的是。
所以,在当前小股东无法有效制约大股东的条件下,上市公司被掏空的危险大大增加。可以使得主板上市的企业烂得一塌糊涂,而被迫退出主板。很多好的上市公司将可能迅速变成亏损,直接退到三板市场去。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
此外,三板市场的全流通可能刺激三板市场得大发展,这种局势维持下去,甚至可能形成了对于主板的生存为威胁。
从趋势看,三板市场势必日益壮大,日益壮大以后的三板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可能拥有莫大的优势,三板市场与主板市场比起来,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三板市场拥有与主板市场同样的交易系统,甚至在证券业协会的授意下,这个交易系统的维护也有交易所进行。所以除交易规则不一样外,投资者很容易适应三板市场的交易活动。
其次,三板市场目前还没有交易所这个实体,他只是几家证券公司达成的一个证券交易代办协议,所以相对而言,监管更松,大机构更加倾向于到三板市场淘金;此外,所以很有可能导致的是,资金流到三板,这个市场上的公司重组,很可能导致这个市场的财富效应,而财富效应又将加快市场资金的转移,而全流通更是吸引企业上三板,成交量开始向三板转移,这个循环一旦达成,随着三板上市公司增多,不单可能导致主板转坏,甚至可能致其他非代办证券公司生存危机。
所以,从上面的情况看,假设真的按照“重组后股份全流通”的思路实施了,后果是什么呢——灾难一说,并不为过。这个思路是对中国证券市场结构的破坏,而不是优化。(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