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社保基金入市终于有眉目了,今天是10家基金管理公司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提交有关竞标社保基金管理人“考卷”的最后期限。国际金融报说,经过4天的补充修改,9月29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将对各基金管理公司提交的文件进行“封卷”,此后进入专家评审阶段,最终决定谁来充当社保基金管理人。
看来,社保基金的入市已经成为定局,而这个时间应该离的很近了。对于这个增量资金的进入,投资者势必欢欣鼓舞。
不过笔者注意到了几个十分微妙的信息。
首先是关于基金规模的。目前市场上有一个传言,传言包括了两个要点,一是基金管理人已经内定,将由华夏和华安两家基金管理公司运作;二是首批运作的社保资金规模有40亿元。对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有关人士作出了澄清,这位人士称,谁能最后成为社保基金管理人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有关这一问题的一切工作尚在进行之中。
从社保基金理事会有关人士的澄清来看,这个澄清并没有否定社保基金的规模的传言,因为他仅仅只是说,谁能最后成为社保基金管理人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看来,这个传言的部分还是有根据的,也许首批入市的基金规模就只有40亿。这毕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试验,而不是全线杀入,这从逻辑上也是合理的——渐进式,一直就是我们改革的特点。不过这对于投资者而言,似乎并不能解渴,40亿元人民币,对于流通市值达到上万亿的市场而言,似乎有点太少了。更何况还不是全部进入股市。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基金管理人的管理问题。根据《国际金融报》披露的消息,按照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基金公司达成的初步协议,即使能够成为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运作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管理合同期仅为一年,债券投资管理合同期为两年。而基金公司能否和社保基金继续“联姻”则取决于合同期内各基金公司的表现。
原来基金管理公司都是打短工的。
笔者不明白的是:就性质而言,社保基金应该“命中注定”是一个放长线的投资者。因为,其一是,他是一种长期性的后备基金,不仅具有积累性,在支出上还具有刚性,所以不可能冒很大的风险去赚取短期差价;其二:社保基金的规模很大,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达六百多亿资金,这一进一出也不是一个小问题。即使是按照首批40亿的规模看,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更进一步,即使是40亿的一半,这个进出也需要时间来完成。
打短工的意思似乎很明了,社保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在一年之内做出利润来。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利润似乎只能来源于价格差。如此看来,不知道这是对市场起稳定作用还是起了一个加大市场波动的作用。若是后者,对于任何一个市场的参与者而言,显然是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