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的蟑螂效应有很多解释,一种指的是,先有一个蟑螂爬出来试探,觉得有可口的食品,没风险,其它蟑螂就纷纷跟着爬过来了,就有了扎堆效应。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如果你在某一个地方发现了一只蟑螂,那么你马上可以在附近的某个地方找到一窝的蟑螂。无论是从哪个解释,说的都是一个问题的普遍性的特点。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阐明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大体说的是问题的特殊性的问题,一锅汤里只有一颗老鼠屎。
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譬如,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两个角度来观察内地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的问题。
内地企业在香港的形象遭到毁坏是去年年底开始的。先是《财经》对于格林柯尔业绩的质疑;后有欧亚农业的造假与偷税问题。当在港上市的民企股遭到质疑,使得市场对内地民企股一度失去信心。一有风吹草动,或任何不利的传闻,民企股板块股价随即出现较大波动。
最近的一个事件就是:超大农业业绩飚升四成,却突然申请停牌。本周一,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民企超大农业(682)宣布,年度业绩大幅飚升四成,但是,周二该公司却突然向香港联交所申请停牌,等待公布一项股价敏感资料。受此影响,包括格林柯尔在内的在港上市内地民企股均出现较大波动,这使近期由于欧亚农业出事引发的民企股问题再起波澜。
对于这些民企的问题,一些人无疑是把他们当成了蟑螂,对他们彻底失去了信心。这种观念的表现形势很多,其最通常的表现形势就是把这些民企的问题归结为制度上和体制上的原因。譬如一些观点认为,民企的公司治理问题亟待完善,他们认为,民营企业通常采取家族制,即使改制为上市公众公司,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完善治理结构,尤其是内地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忽视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准则,历史档案资料混乱。此外,民企上市操作也不规范市场,且包装过度。
上述对于民企问题根源的概括,无疑是一棍子将所有的民企都打死了。毕竟:哪个民企开始不是家族经营?哪个企业改制前的财务“科学规范”?又有哪个企业上市操作“规范”?。
但是,仔细考虑一下这些结论是有很大问题的,其中预设了很多前提。
首先就是,家族企业就是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如果这个假设为真,那么怎么解释香港李嘉诚的家族企业集团?又怎么解释世界500强里诸多的家族企业的存在?
其次就是民企上市操作的规范问题。在香港上市的民企一般都是经过了国际著名券商推荐、经过了专业的投资银行家操作上市的,其中还涉及到诸多的审计、法律等中介机构。如果民企上市操作不规范,那么就是说,上述的国际著名券商、专业投资银行家、中介机构的操作完全都是违规的。既然大家都是违规的,又如何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民企本身?
对此,笔者认为,对于这些企业的问题,还是不要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民企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好的,不要因为这些缺陷而忽视了他们的投资价值。真正出现问题的是市场、是市场体制,并非民企本身的错!(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