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欢迎程度似乎有增加的趋势,市场的言论开始由最初的否定、怀疑转向肯定与支持。
大体上,支持金融衍生品种推出的理由很多,但是主要的理由还是基于提供一个降低风险的工具这个角度。
一种观点认为,过去每次出现金融危机,人们都会将之归咎于期货市场,认为它加大了金融风险。但近期美国几宗公司欺诈市场的案件和会计师事务所做假账的事件出现后,却没有人把责任推给期货市场,这应归功于期货市场在控制风险方面所取得的非凡成绩。金融衍生品很好地缓解了金融动荡产生的影响,不断产生真实的市场价格,为参与者提供了避险的决策基础。
这种观点衍生出的理由还包括:导致中国期货市场出现问题的原因已经逐步得到控制,譬如,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另外,金融市场的竞争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理由:譬如在金融开放的条件下,套期保值、控制风险的活动将流向最活跃的市场,哪一个市场能够提供安全的清算和结算程序,能够提供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交易,投资者就会流向哪个市场。信息技术与全球化相互作用,促使金融创新和出现更复杂的交易技巧,并最终通过自由有效的金融市场重新划分哪一个将是富国,哪一个将是穷国。
的确,目前世界期货交易量持续增加,2001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增加了33%,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增加了23%,欧洲期货交易所增加了14%,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增加了10%。期货和期权市场成为了国际金融体系关键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是不是意味着在中国开展这些衍生金融品种的时机成熟了呢?
笔者认为的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笔者的答案不止于衍生金融市场所引出的大量恶性投机的问题。虽然中国市场上投机的历史悠久,且投机行为盛行,一旦推出可能引发出大量的投机行为,这些行为甚至可能导致中国金融市场崩溃。但是,金融恶性投机的问题可以从制度上进行控制和避免,从技术上可以控制其影响发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问题的关键是,推出这些衍生品种,必然意味着国内做空机制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做空机制与国内上市公司现状的矛盾必然就出现了。
一个很容易预测到的事实是,在国内推出金融衍生品种以后,国内股市必然出现新一轮的"扒粪运动"。
在目前的情况下,虽然上市公司作
假盛行、信息披露失真,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也极其恶劣。但是由于没有做空机制,所以揭露这些上市公司的问题,对于任何投资者而言,都不是一个好消息--这些将意味着这些投资者将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即使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发现这些问题,也必然不会声张去揭露这些问题,相反的还可能尽力去掩盖这些问题。
但是在金融衍生品种推出以后,由于市场具备了做空机制,这种隐藏的问题就面临被揭露的风险。一些坚决做空的投资者,在做空利益的驱动下,将四处寻找上市公司可能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这种市场力量的形成,将具备强大的摧毁力量,目前上市公司业已存在的问题将大量暴露,这种力量最终形成一场新的"扒粪运动"。新一轮的"扒粪运动"如果出现,对于国内股市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一旦发生,整个市场所形成的振荡将是从投资者到上市公司全方位的波及。其中的伤害,可能不是一代人所能够承受的。(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