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月27日消息:不少专家疾呼:统一、规范标准的缺失,已成为物流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据《解放日报》报道,由于国内物流业脱胎于传统运输业,不同领域间往往各干各的,相互割裂。铁路、公路、海运、航空,都各有自己的物流标准,不同工业部门的物流系统也是各自为政。以托盘为例,采用欧美标准的物流企业有之,依照日韩标准的也有之,还有的干脆自己制订,由此造成的托盘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让物流自动化成了“镜花水月”。再比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不统一,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还有仓库、站台、货架、储罐标准的不统一,也让物流速度在这些节点上大打折扣。再者,现代物流强调信息化,各部门和物流企业如今都忙着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由于分类、格式、类型和长度缺乏统一标准,无法共享,充其量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不仅导致了重复建设,而且也为物流信息化的“全国一盘棋”设置了重重障碍。
尽管专家对于建立统一的物流标准大声疾呼,但物流企业真正具有标准意识并能“学以致用”的却不多。据悉,目前我国已有了《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和《物流术语》等国家标准,但它们要想真正融入物流业的“血液”还需时日。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这项国家标准实施后,有关部门原指望藉此规范物流的条码应用,但一年下来,实际应用正确率不足15%。国内物流企业要想有朝一日达到UPS、DHL这些国际物流巨头的规模,必须有放弃已有标准的胆气。须知,固守部门标准、地方标准甚至自己的标准,是纯粹的短视行为,在限制竞争对手的同时,也捆住了自己的手脚。真正呼唤标准的不应只有专家学者,物流企业更应对统一的物流标准“千呼万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