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2日消息:在加入WTO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内三大轿车制造巨头——一汽、东风和上汽分别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淮河流域烧起“战火”,完成了中国汽车业首轮重组的“三大战役”。现在,重组的战火远没有停息。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2002年6月14日,一汽、天汽有关负责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了联合重组协议。2002年9月19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日本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2002年11月18日,由美国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方投资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柳州市正式挂牌成立。上汽、柳州五菱和美国通用联手打造中国“微车巨人”的合作终于尘埃落定。
从本质上说,这些重组行为的动力源泉不是计划性的(即并非是由产业政策决定的),而是市场化的,是由汽车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而且加入WTO的外部压力也成为国内重组的催化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尚有短暂的过渡期,有时候会造成假象,好像小企业也能在中国汽车市场生存,甚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全球范围看,小规模的汽车生产企业,甚至包括年产规模上百万辆的汽车生产企业都不能在世界级的市场竞争中单独生存,像中国目前大量的生产规模很小的汽车生产企业,根本无力参与全球性的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加快中国汽车工业联合改组的步伐。
有人认为,说到底,三大汽车集团之所以在中国横冲直撞,依靠的还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和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汽、东风、上汽只能称为三大制造工厂,而不能叫三大汽车集团。它们所欠缺的,正是企业集团所应具有的素质——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