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战争阴霾之下,世界为之惶恐不安,但是战争引起的各种商品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却使得部分投资者有机会从中牟利。这种现象从国际到国内莫不如斯。
国际上看,战争商品,例如黄金、石油等等商品价格猛涨,而美国的军工企业股票也持续高企。而国际避险资金流入国企股票,使得在香港上市的国企股价格在近一个月来持续跑赢国际主要指数。
而国内的证券市场上反映也较为强烈,石油、军工股也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之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近期以来的累计涨幅更是已经十分可观。
不过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发战争财的同时务必注意要控制风险。因为随着这些股票的大幅度上扬,这些股票已经面临被高估的可能。
我们认为,他们可能出现被高估可能的理由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从这些股票股价的驱动因素看,他们的股价驱动因素很单纯,大都因为战争因素导致石油、黄金价格上扬,而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扬对于提升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很有帮助。可以看出,这些驱动因素的短期性十分明显,而由于这些因素的短期性特征,导致了他们不可能成为这些股票股价上涨的中长期因素。因此,一旦战争因素解除,这些股票的股价难免出现调整,回复基本面。
其次,从基本面因素看,以石油价格为例,尽管最近的油价已经在高位徘徊多日,大多数权威机构、包括一些中央的部委,都认为当前的石油价格是被高估了的。国家计委能源所所长周大地认为,"形势不像人们想的那样糟",这是投机心理在作祟,因而也不会长久。油价高位震荡,与其说是"倒萨战争"的刺激,不如说是受了委内瑞拉罢工的牵连。国家计委能源所副所长韩文科则强调,2001年底出现的世界原油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至今没有改变。而国家统计局局长邱小华日前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表示,国际油价问题属供给面的问题,似乎也并不看好未来油价的涨势。所以,一旦油价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相关股票的价格势必遭受打击。
最后,纵观当前的世界经济局势,可以说,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最近再度出现了诸多预示全球经济将再度疲弱的迹象。一是英国最近的降息,此举意味着英国经济并未象市场预期的那样好,英国经济面临更加疲弱的风险;二是德国最近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经季节因素调整后,德国12月份工业产值较上月下降2.6%,为1999年2月以来的最大月度降幅。另外,美国与日本的经济运行也不理想,再次慢慢步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也难以排除,总体上看,除了东亚,全球经济几乎一无是处。但是,关键问题是,在外部经济如此疲弱的局面下,东亚经济能够维持一支独秀?所以,2003年的需求面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弱的局面。而一旦中东战火燃起,全球经济势必放缓,几乎一定会影响到中国对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出口,从而打击中国经济。在外围经济不理想的情况下,国内股市难以取得较好的收益率。
综合上面的因素看,因战争因素导致的投资机会的风险在目前已经提高,不排除某些股票已经出现了被高估的可能,在发战争财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控制风险。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 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