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过热似乎没有得到缓解,央行正在关注加息后的市场反应,5月金融运行情况可能坚定其进一步紧缩的决心。数据显示,5月M2、M1创年内新高,M1增长猛然提速,新增贷款较去年同期翻一番,贷款余额增速创年内新高。
专家预计,今年信贷投放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而经济总体过热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正在深化,将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
昨日,据知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透露,今年5月份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高达19.5%,M1增长14.01%,双双创下年内新高;与此同时,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2094亿元,同比多增1016亿元;截至5月,人民币贷款余额近2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97%,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以上。
年内贷款规模可能超限
5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2094亿元,较4月份增量有所收敛,但是同比多增1016亿元,可见形势依然非常紧张;而此前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3172亿元,同比多增1750亿元,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截至5月份,今年新增贷款已经高达2.12万亿,距离央行贷款年内指标2.5万亿仅差4000万。据此,部分专家预计今年新增贷款将超过3万亿元。
此前在一次银行业内部会议上,有官员明确表态:“3万亿比较合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这应该也是银行业系统达成的共识。
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依然呈高速发展,“与去年相比,现在10%的经济扩张需要更大规模的贷款支持,因此不能以前几年的数据来限制。”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国有银行陆续上市,利润和资产扩张的欲望将被激发。建设银行今年以来的放贷规模远远超过其他三行,而中行扩张欲望在招股书中也一览无遗———“由于一年内到期贷款及其利息收入的比例很大,如果中行无法保持在贷款市场的地位,可能会导致中行利息收入大幅减少。”
调控任务艰巨
5月份,我国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高达19.5%,M1增长14.01%,双双创下年内新高,这一数据意味着,下一阶段控制流动性以及信贷投放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由于央行票据到期量增大,因此5月份净回笼货币仅为218亿元人民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月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当月国际收支数据虽然并未出台,但是专家预计外汇占款继续增多,央行对冲操作有限,从而导致流动性泛滥。
14.01%的数据在近期非常少见,部分分析师认为一方面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原因,另一方面则可能归因于近期股票市场火爆,存款结构发生了相应的调整,譬如定期存款增长减缓。
事实上,流动性过剩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普遍现象。面对通货膨胀威胁,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强硬态度再次提升了月末加息的可能性,日本政府也正在酝酿全面走出宽松货币格局,而欧洲央行则称,近期升息的决定旨在遏制物价上扬。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似乎也难以“独善其身”。
呼唤紧缩组合拳
“鉴于我国市场化程度有限,利率敏感度不高,影响比较滞后,因此加息将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赵锡军认为,未来当局还是会采取组合拳的方式,“在猛烈的紧缩政策出台前,央行可能还需要继续观察,窗口指导、行政指令等措施将配合跟进。”
本周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近期没有利率调整计划,加息传言有所收敛,而存款准备金调整呼吁又再度响起。国家信息中心一份报告称必须适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缓解公开市场对冲压力,适度收紧货币流动性。而分析师们猜测,央行已经开始控制票据贴现,这可能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人民币中间价单日猛涨118个基点,创下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升幅。专家认为,汇率改革也不失为央行进行紧缩调控的另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