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种业 好风凭借力——访董事长王大和先生
8月5日,兰州至敦煌的旅客列车首次开通,列车被敦煌种业以每年60万元的价格冠名为“敦煌种业号”,甘肃省有关领导出席了开通仪式。仪式上,记者专访了敦煌种业董事长王大和先生。
记者:请问公司冠名“敦煌种业号”列车有什么实际意义?
王大和:公司通过冠名首趟开通列车可以有效提高知名度。公司每年有30万吨的棉花、种子和农副产品需要通过铁路发运,农资产品的时效性要求高,并且发运集中在每年的11月和来年的元月至3月份。借此机遇,公司进入了兰州铁路局的大客户名单,产品发运的运力紧张瓶颈得以有效突破。
记者:公司主营业务除了种业,还包括棉花的加工、精选和包装,而且在销售收入上,棉花业务比种子业务大。请问公司产业布局如何定位?
王大和:敦煌种业是种子生产企业,现行主业中,种子的利润最大,棉花的收入最大。公司的两大主业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仍将继续保持两大主业的格局,未来的主导思想是“东进西出”,向东打开种子市场,向西占据棉花资源。
在东进方面,要不断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种子品种,建立有效的营销网络体系。西出方面,公司通过对外合作,搭设平台,占领西部棉花资源,使公司从传统的棉花加工、经营企业,转变为棉花大营销企业。
记者:据了解,2006年对玉米种子市场来说是买方年,玉米种子总体供大于求,公司如何面对这种形势?
王大和:最近几年,中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一直供大于求。但在饱和的市场中,产品结构中仍有供不应求的品种。除了产品质量外,营销策略的优劣也决定了种子的市场表现。2005年敦煌种业74000吨种子被销售一空,实现了“三个无”:无存货、无应收款、无积压(经销商)。公司的玉米种子产量已占全国的10%,居国内首位。上市后,公司一举扭转在自有知识产权上的空白,现已经拥有32个自有知识产权的种子品种。
记者:2005年公司三费加大,冲减了利润,今年公司如何有效控制三费?
王大和:公司在2005年前后,新设了武汉、河北等5个子公司,加上摊销、折旧费用大,因此造成管理费用等三项费用较高。2006年,公司没有新设公司,在产品成本上逐项进行严格核算,与各分、子公司设定经营目标,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铁预算”管理,改变过去有浮动空间的预算管理体制。2006年中期,公司三费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记者:公司如何避免经营业绩上的大起大落?
王大和:保持业绩稳定增长是一个永恒追求的主题。首先,公司在产品结构上实现多元化,通过生产适应不同生态区的品种,来调整季节性带来的淡旺季影响。其次,公司通过技术手段规避自然条件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如国内玉米种子的含水量一般在30%,但在-5℃就会被全部冻坏。公司最担心的就是每年9月种子收获期的气候状况。而如果将种子的含水量降低到13%,即使到-50℃,种子也会安然无恙。因此公司引进种子烘干技术,从技术上解决自然条件带来的灾害问题。最后,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营销网络体系。
记者:请谈谈公司与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的合作。
王大和:美国杜邦旗下的先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商,占全球20%的市场份额,及北美40%的市场份额。敦煌种业与先锋公司即将合资成立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双方一期投资2000万美元,中方控股51%。由合资公司从先锋引进优良品种,推向市场。敦煌种业看重的是先锋公司优秀的种子资源,及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先锋公司看重的是敦煌种业的管理团队、制种技术和自然条件优越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