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2007年,流动性依然泛滥甚至可能加剧,继今年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后,明年一季度有望迎来准备金率第四次上调。
今年以来,流动性过剩成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最突出的特征。今年前11个月,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70亿美元,同比增加了660亿美元;与此同时,外汇储备迅猛增加,截至10月末已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高额顺差和外汇储备带来的外汇占款,使央行被迫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对冲过多的流动性是一段时期内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
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及其在金融市场之间的运动,不仅决定了近一年多来债券、货币市场的走势,也是经济总体和局部偏热的一个潜在病灶和一大隐患,过多的流动性不可能总被严格禁锢在货币市场之中,随时会流出到其他经济领域。正因为如此,央行才一直担忧通货膨胀的可能。
刚闭幕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并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在一次论坛上就表示,目前经济运行已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转变,在此情况下,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工具选择和经济热不热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出于管理流动性和控制本外币利差的需要;交替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和公开市场工具是较好的政策组合。
正是由于过多的流动性,使得准备金率政策失去了其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猛药”、“巨斧”性质,成为仅是回收流动性的一种方式。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三次上调了准备金率共1.5个百分点,累计回收流动性4500多亿元,但外汇占款增长带来的新流动性仍在不停增加;更重要的是,到期央票的“滚雪球”效应将起到更主导的贡献:截至11月3日,明年第1季度到期央票已创下9000亿元的历史天量水平。
此外,2005年上半年发行的3年期央票将在08年陆续到期,其中08年第1季度已有1900亿元央票到期回流,并将与07年第1季度1年期到期央票“撞车”,由此制约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力1年期央票的发行进度。在此压力下,不少交易员预计,明年春节过后,央行恢复节后净回笼之际可能再次上调准备金率以便回收流动性,最早可能在2月底即宣布实施。
不过,也要看到,目前高达9%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对银行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略的。这也是央行12月7日采取发行参考收益率稍高一些的定向央票而非上调准备金率手段的考虑因素之一。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国内银行竞争能力如何仍令人担忧。在此情况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只可能是央行回收流动性的一种手段,央行仍需更多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3年期央行票据也有可能重出江湖,与准备金率、定向央票、1年期央票一起,合力“围剿”过剩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