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券商业:利润、资源、客户正在水往高处流!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张歆 2007-11-28 14:59: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对于券商业来说、利润、资源、客户正在“水往高处流”。
  连续几年的券商综合治理以及股改以来两年多的牛市,给与了每一个券商“草莽”揭竿而起的机会,但是经过两年的市场竞争,英雄逐鹿的格局终于逐步显现——券商业初步形成了“大券商全国范围开疆拓土、中等券商区域割据、小券商被动占山为王”的格局。按照沪深交易所公开数据计算:自营和经纪业务方面,10月份,前十大券商已经占据了券商股票交易合计总金额的四成多;投行业务方面,今年以来前八大券商拿走了九成的IPO承销金额。
  股票交易“集权效应”
  券商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券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0亿元,净利润639亿元。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前十大券商的经纪业务占全行业的50%,承销业务收入占86%,资产管理业务占93%。
  上海证券交易所最近公开数据则显示,股票交易的前十大券商会员完成了股票总成交金额38%的份额,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折是前十大券商会员的成交额占到了42%以上的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10月份上交所股票交易的前十名券商会员包括:银河、国泰君安、申银万国、海通、国信、广发、中信建投、华泰、招商、中信;深交所股票交易的前十名券商排名是银河、国泰君安、国信、招商、广发、海通、华泰、申银万国、建银投资、中信建投。沪深两市的股票交易前十名券商中有九家相同,更显示了大券商的“集权效应”。
  同时,10月份,沪深两市股票交易前三大券商合计贡献的份额已经超过15%,且各自贡献率均超过5%,而第四到十名的券商平均的贡献率不足4%,显示大券商内部也形成了第一梯队与第二方阵。
  此外,从券商行业整体的收入来看,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中,两市股票基金权证成交金额达到了47.99万亿元,为去年成交金额的5.19倍。按照0.1%的佣金率计算,券商至少在前十个月已经取得了超过959.8亿元的佣金收入。统计数据还显示,今年前十个月股票成交金额为40.35万亿,基金成交金额为7154.52亿元,权证成交金额则为6.9万亿元。今年前十个月两市的股票基金日均成交金额为2053.03亿元,而在2006年股票基金日均成交金额383.31亿元,前者是后者的5.36倍。
  投行业务“蓝筹效应”
  投行业务,是券商低风险高收益的一块大蛋糕,但是现在能吃到蛋糕的人并不多。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新股发行募集资金达到3956.45亿元,共有37家券商担当主承销商,但中金、中信、银河等八大券商却拿走了9成的IPO承销金额,赚取的承销收入高达54亿元,其余中小券商承销收入加起来不过10亿元左右。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中国石油、建设银行行、中国神华等大盘蓝筹股的加速发行。今年,我国A股市场股票承销金额创下历史纪录,根据Wind资讯统计,前11个月的股票承销金额已经达到6842亿元,分别是去年全年的1.7倍和前年的3.6倍。其中,IPO承销3956.45亿元,共有108家公司首次在A股市场发行股票,对应的承销收入约为64亿元;增发2677.73亿元,对应24.68亿元的承销收入,配股209.3亿元,对应1亿元的承销收入。
  数据同时显示,八家券商独揽了12只大盘股的发行。其中,中金公司参与主承销了6家大盘股,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建设银行、中海油服、中国远洋和中信银行等,承销金额为1097亿元,相应地取得约16亿元的承销收入。中信证券则参与主承销7家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平安等,对应的承销收入约为11.7亿元,位居第二。中国银河则因为参与主承销中国神华、中国平安和交通银行,承销金额为545亿元,取得约八亿元的承销收入。
  在中小盘新股承销方面,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和广发证券依然保持着绝对优势。根据Wind资讯统计,国信证券今年以来承销了13家小盘新股,筹资金额为58.7亿元,对应的承销收入约为3个亿,而平安证券承销了10家小盘新股,筹资金额为35.8亿元,取得约1.6亿元的承销收入,广发证券承销了9家小盘股,筹资金额为32.58亿元,取得约为1.7亿元的承销收入。
  包销又现“破发效应”
  券商的成交和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无疑为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利润,但是券商的日子不仅仅是阳光普照,近期大连续调整,券商股的日子也有些“阴晴不定”,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久违了的包销回来了。而包销的背后实际则是几个月来公开增发屡屡破发的阴霾。
  浙江龙盛11月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增发不超过10000万股A股网上、网下申购已10月31日结束。最终确定本次发行数量为6880万股,通过网上和网下进行的申购共计57634000股,其中网上一般投资者有效申购共计55634000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80.86%),中签率为100%;网下机构投资者有效申购共计2000000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2.91%),配售比例为100%;其余11166000股由承销团包销。浙江龙盛曾经于2007年10月29日公表示,公司以16.8元/股公开增发不超过1亿A股,募资拟投向年产7万吨芳香胺系列产品技改等四项目。10月30日为股权登记日,10月31日至11月5日停牌。但是,10月29日当天,浙江龙盛股票由17.3元/股开盘,最高达到18.3元/股,最低为16.8元/股(与拟定的增发价格一致),最终收盘价为17.05元/股;10月30日,该公司股票以17.15元/股开盘,最高达到17.43元/股,最低再次达到16.8元/股,收盘价格是17.07元/股。股票价格两次与增发价格的“亲密一致”使得市场对于增发新股的申购热情不足,从而出现了上述公告显示的缩量发行后仍需承销商大比例包销的局面。
  事实上,浙江龙盛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包销的背后正是破发效应。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实施公开增发的22只股票中已有超过15只跌破(或者曾跌破)增发价,也就是所谓的“破发”。10月以来情况更加严重,10月以来的6只公开增发股全部跌破了发行价。
  对于券商业来说,包销之痛确实难忘,南方证券包销成了S哈药的绝对控股股东并曾长期被深度套牢,此后南方证券又违规操作并持有s哈药90%以上的流通股,如今s哈药和南方证券均处境尴尬。浙江龙盛昨日的收盘价为14.28元/股,理论上说,券商承销团如果没有及时卖出股票,其账面浮亏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