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第三季度依旧是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季。
上市银行三季报已悉数披露。14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3340.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0.62%。但是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人欣喜,相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质疑和忧虑的声音充斥人的耳鼓。原因在于与半年报比较,上市银行的盈利增长速度放缓了。
南京银行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2.1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增幅约为43%,环比有所下降。
11月6日晚间,《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南京银行董秘汤哲新,就南京银行经营发展情况以及对金融市场走势的预测进行了一些探讨。
《证券日报》:南京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2.13亿元,同比增长87.5%,是哪些因素促进南京银行的快速发展?
汤哲新: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银行的净息差净利差的升息率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利润一个稳定的增长点。所有的银行也都一样的,在净息差净利差方面的增长是相对稳定的。
其次,中国货币经济也是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利率的下降,对实体经济是一个良好的传导,对于南京银行来说,由于债券持有量比较多,可能会形成供应价值的上升,形成净利润的产生。
第三,南京银行毕竟是一个小银行,正处于成长式和扩张期,随着异地网点的延伸,可能会产生新的效应。异地网点就是在一个地区设立分行,开展自营业务,增加新的利润空间度。利润空间度上升。
第四,南京银行的内控比较严密,不良资产控制的比较好,由于船小所以掉头快,也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证券日报》:第三季度净利润出现环比下降,很多银行的第三季度增长都有放缓的趋势,有人提出银行业业绩出现了下滑的拐点,您如何看待银行业的“拐点论”?
汤哲新:银行不存在利润拐点,三季度的同比下滑和利润拐点没关系。银行利润某一时点的跳跃不等于本年9月份的利润一定要同比增加多少,这是不可能的,银行的收息是平稳的,银行利润是否出现拐点,要看银行对企业的收息程度。如果一个银行的收息率在95%到98%就是正常的,就不会出现拐点。今年四季度是这样的,明年一季度也是这样的。国家的宏观调控,使总量上升,收息率不变的情况下,总量在上升,怎么会出现拐点呢?
《证券日报》:央行近两个月降息三次,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以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硬约束等,这些消息发布后,对银行都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汤哲新:这些对银行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准备金下降,每下降一个点,可用资金增加,生息资产就增加,能够加强银行资金运用。收益率也会上升。
《证券日报》:央行前不久发布房产新政,这对南京银行的利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汤哲新:这对国家经济来说也是好事,作为银行来说,应该配合这项工作的开展。而且,对银行的影响不大。
《证券日报》: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可以说席卷全球,您觉得对南京银行乃至中国的银行业会产生影响吗?
汤哲新:华尔街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华尔街投行的拥有次级债券的银行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中资银行在这方面持有的很少或者有的根本没持有,比如我行根本就不持有华尔街银行业务的债券,就不会在我们这里产生传导机制。国内的银行业处于初级阶段,国外的很多衍生工具我们都没有使用,所以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证券日报》:10月底的时候,南京银行获准在北京设立北京分行,这是南京银行跨区域发展的一步,很多商业银行在发展的方式中有两种,一种是这种设立分行的方式,一种是通过股权扩张的方式,南京银行在以后的发展中会考虑股权扩张的方式么?
汤哲新:这个主要取决于中国的行政许可问题,中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在行政许可的范围之内,在银行的内控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应该说是可以考虑股权扩张的。
这两种扩张各有利弊,比如说参与形式的扩张,可以产生乘数的倍增,不管是资产的规模还是人力资源效应,但是也带来负面效应,一些不良资产也都带了进来;新增设网点没有乘数的倍增,是一张白纸,必须从经营开始入手,从每一分钱开始存起,同时也不会直接接手不良资产。这两种发展模式取决于哪一种,要看当地适合那种发展模式,就是说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证券日报》: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南京银行曾经向监管部门递交了参股保险业的申请,目前进展如何?
汤哲新:这也涉及到一个行政许可,涉及到中国的金融政策问题,我们目前只能耐心的等待吧。
《证券日报》:有人说2009年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最严峻的一年,您如何看待呢?
汤哲新:未来,中国银行业会更关注实体经济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的财政性的投入,政府的支出等,银行会跟踪这些热点,做一些事,这对银行来说是好事。
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银行可能会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如果不良资产控制较好,那么会有较好的发展;如果某一家银行在不良资产行业上有缺失,那对不良资产的产生会有影响,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银行已经拥有充足的准备金,所以是能抵御一定的风险的。中国银行业的准备金率比较高,可以抵御这种风险。主要还是看实体经济,经济决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