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去库存大招频放 负债率仍旧高企 打了谁的脸?

来源:FX168 作者:Rosa 2016-06-06 15:37: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楼市的库存问题一直和房产泡沫、次贷危机等一系列的敏感词汇相挂钩,同时涉及国计民生,所以关注度极高。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表示,“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公共租 赁住房保障体系。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农民工市民化”自提出以来,便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热烈响应,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政府部门。从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库存情况来看,三、四线城市的问题较为严重。

下图为“全国70个大中城市库存去化周期排行榜”。

目前,中国大陆的农民工数量接近2亿,他们普遍存在居住条件较差,收入较低的客观现象。让农民工做到进城打工并进城买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长期才能见效的设想。且这种长期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当然,除了经济原因,还有文化融合、生活方式转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即“乡土性”与“现代性”本身的冲突问题。就职业而言,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城镇的第一、二、三产业;就身份而言,农民工仍旧是农民,农民工现代市民意识培育任重道远。

在农民工市民化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部分学者也表示了这一措施对于当前的去库存问题而言似有远水之嫌,难解近渴。于是,租房的论调被逐渐拉高,“租购并举”的这一政策也就随之而来。人民日报在阐述“租购并举”的可推行背景时,举了日本的例子。文章写道,“事实上,‘居者有其屋’并不等于‘居者有产权’。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住房自有率也只有60%多,日本租房结婚者比例高达67.1%,买房结婚夫妇比例仅为14.3%,而我国城市目前新房自有率已接近90%。省吃俭用买房的结果,使大量资金集中于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房价,也限制了居民日常消费等方面的支出,对扩大内需带来不利影响。”

其实拿日本和中国对比,甚至是拿欧美和中国对比都是不太恰当的,毕竟人家不存在70、50、40年的产权问题,亦没有中国如此深远的“家”文化。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家”、“国”、“天下”的同等重要性。同时,日本社会喜新恶旧,特别是年轻人。如果让他们与父母同住旧房,他们宁愿租住新房结婚,这也是日本的二手房市场不像中国一样火爆的原因。

距离2015年年底房地产去库存问题的提出,到目前为止也有半年之久。高华证券表示,若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同2015年持平,而房地产销售收入增长10%,预计到2016年末,房地产行业的负债率将进一步提升至79%,整体库存量则达到70万亿。在后市走向并不确定的情况下,房地产业面临高负债风险。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上市房企2015年负债水平保持高位运行,净负债率平均为96.09%,较2014年上升7.23%,再创新高。其中,房企大规模扩张和土地成本高企,被认为是负债率高企的主因。

2016年5月28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4月,房地产业累及投资额达7808.40亿元,同比增长33.9%;这一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各行业城镇投资的总体增速25.7%。2016年1-4月,房地产业的投资额在全国各行业中的占比为27.5%,较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仅次于制造业的32.4%。

据统计,2016年以来,22个热点城市“三高”地块达118宗,其中有51宗地溢价率在100%以上,最高达400%。而在上一个“地王年”2013年,全国的“地王”数量也不过60幅。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仅从部分上市房企的财务报告看,房企融资渠道的确在不断多元化,发行信托计划、引入基金(或有限合伙企业)、境外发债成为了部分房企的融资选择,但银行信贷或票据仍旧是房企融资的最主要渠道。说到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不良资产证券化”,又或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

其实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适用于很多领域,但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并不受用。由于关联众多,所以即使库存高企,供大于求,房价也并无明显的极速下行趋势,反倒拿地价格一再走高。人民日报曾表示,户籍制度改革或许是房地产去库存的关键之一。而从这一观点我们也能领会出,或许中国楼市的去库存问题最终着眼点并非经济问题,而是其他。

想了解开户吗?想获取投资秘籍吗?在下方框内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加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投资团队,让金融界分析师为您的投资导航。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