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年曾卖出百亿元 中药注射液好日子要凉?这些股票正受拖累)
中药注射剂,出身于中医,原料来源于中药材,却依靠西医的方式进行注射。
这些“不中不西”的注射剂,每年却可以卖出上百亿元。
近日,中药注射剂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A股市场,相关药企的业绩自2018年起,持续低迷,净利润下滑占比近一半。业内人士建议,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应该提上日程了。
中药指数创新低
5月9日,A股中药指数下挫2.87%,创半年来新低。17只中药注射剂概念股中,仅三只个股盘面飘红,金陵药业(行情000919,诊股)甚至一度跌逾7%。
近期,对中药制剂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媒体人王志安在微博上发表的“珍爱生命,远离中药注射液”言论,更是将中药注射剂推上风口浪尖。
按照《中国药典》的解释,中药注射剂是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用制剂。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是54.6%和37.6%;注射给药占整体报告的64.7%, 严重报告中涉及注射给药途径的占77.6%。
相关药企业绩持续低迷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生产中药制剂的企业共有17家。2018年度营业收入超过10个亿的企业有14家。
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靠前的药企分别是:上海医药(行情601607,诊股)(1590.84亿元),步长制药(行情603858,诊股)(136.65亿元),华润三九(行情000999,诊股)(134.28亿元),丽珠集团(行情000513,诊股)(88.61亿元),昆药集团(行情600422,诊股)(71.02亿元)。
事实上,2018年已是中药注射剂产销分水岭。
据米内网数据,2013年-2017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终端(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成都、西安、哈尔滨、沈阳、郑州)中药注射剂销售额呈逐年递增态势,2017年达到峰值,销售额为118.08亿元。但是,2018年开始,中药注射剂有被“冷落”的迹象,销售额同比下滑13.11%。
在上述17家药企中,有一半的药企在2018年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其中,益佰制药(行情600594,诊股)同比下降256.86%,振东制药(行情300158,诊股)同比下降151.82%。
益佰制药在年报中表示,受医保控费、两票制等政策因素影响,中药注射剂市场用量逐渐下滑。公司主营业务艾迪注射液用于原发性肝癌药物,2018年生产量为4767.44万支,同比下降11.71%;销售量为5201.83万支,同比下降8.21%。
振东制药的“岩舒牌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中药抗肿瘤注射剂中排名前五,公司亦在年报中表示,业绩的下滑主要是受医保控费、地方政策等影响,中药注射剂受到限制,公司主要产品销量下降。
政策层面影响已显现
被列入辅助用药目录、进入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多个产品被要求修订说明书增添不良反应等一系列严控政策下,中药注射剂行业的洗牌也正在加速。
政策方面,益佰制药、振东制药均提到医保控费的强力影响。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对38个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范围及适应症进行限制,受其影响,2018年多个中药注射剂销量下滑。
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在即,中药注射剂是进一步限用,还是直接被移送出医保目录,将对上述药企造成较大业绩影响。
此外,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要求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以及省级和各医疗机构辅助用药目录,部分中药注射剂可能被列入辅助用药范围。被列入辅助用药则意味着,相关药品在医疗过程中无法起到主要治疗作用,医生在使用过程中的积极性将大幅度下降。
判断疗效是关键
目前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争论焦点在于,到底有没有疗效。
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在具体用药方式上只有两种,内服或者外敷。注射是西医(现代医学)的给药方式,但西医对能用于注射的药有要求,成分明确或者单一,以保证用药安全。
中药一般是多种草药混合,即使是单一草药,也有多种成分。这并不符合西医的注射用药要求。
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曾对媒体表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需要望闻问切。中药注射剂在药剂制造或临床用药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会存在风险,如果使用了中药注射剂,再使用抗生素、激素之类,可能会产生不良事件,但这不能归为中药注射剂的问题。运输或储存不当、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产生。
业内人士建议,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应尽早启动,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类似,如果不能按要求按时完成相应的临床研究,产品可能将失去继续销售的资格。
在中医药市场中,有分析人士称,中药注射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方法类似西药,不讲究辨证,再加上上市时主要靠回扣打开市场,滥用严重,副作用的出现更是难免。
但也有网友反驳称,“世上本无绝对安全之药,方法是研究清楚,不是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