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AMC业务乱象频出,多地监管部门出手遏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植 2020-12-09 18:3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地方AMC业务乱象频出,多地监管部门出手遏制)

12月以来,地方监管部门规范当地资产管理公司(AMC)不良资产业务的动作骤然增多。

7日,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贵州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地方AMC收购处置不良过程的禁止性规定,包括不能为金融机构提供违规“出表”通道、不得设置任何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等,禁止地方AMC收购个人贷款等。

与此同时,福建银保监局出台《进一步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的通知》,强调当地资产管理公司AMC不得借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名义为企业或项目提供融资,不得随意提高收购价格或随意豁免债务而导致资产公司可能承担最终风险和损失,不得随意采取“原值收购”。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整治地方AMC 业务运作乱象的力度正在加强。

“由于地方AMC与地方企业交情匪浅,在收购这些企业不良资产方面往往存在不少异常操作。”一家东部地区地方AMC副总裁向记者透露。比如部分地方AMC会溢价收购后者不良资产;此外,部分地方AMC还与当地企业签订不良资产回购条款,变相为后者提供融资偿还银行本息。更有甚者,个别地方AMC还涉足收购当地网贷平台个人信贷资产,协助地方完成清退网贷平台的要求。

他直言,这些异常操作的直接后果,是大量风险留给了地方AMC,稍有不慎就会触发地方AMC平台的巨额坏账。

一位中部地区地方AMC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看到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规范地方AMC业务运作后,近日他们内部已启动业务自查与操作复盘,尤其是加大了针对房地产不良业务集中度偏高的审查。

 业务模式跑偏引发强监管

地方AMC的诞生,很大程度基于化解当地区域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尤其是妥善解决近年经济转型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所带来的企业联保联贷风险传染链与不良资产增加压力。

“不过,经历多年发展,部分地方AMC的业务模式有点跑偏了。”上述东部地区地方AMC副总裁向记者直言。近年他发现部分地方AMC没有将精力放在不良资产妥善处置,而是专注参与不良资产贸易商——即从银行低价买入不良资产,再打包成多个资产包高价卖出赚取价差。甚至个别地方AMC为了缓解地方金融机构坏账增加与处置压力,不惜以较高溢价收购后者的不良资产包,将风险留给自己。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AMC还通过与地方企业签订不良资产回购协议,在收购不良资产的名义下,实际向地方企业变相提供低息融资。

“由于地方企业未能按时偿还融资款,部分回购协议已形同废纸,导致地方AMC不得不承受较高的坏账损失风险。”他告诉记者。即便多数地方AMC在踏踏实实地从事不良资产妥善处置与不良资产盘活,但他们似乎对房地产业务情有独钟,导致行业集中度偏高——个别地方AMC的房地产业务实际占比超过50%。

“毕竟,房地产坏账妥善处置的容易度相对更高。”一位地方AMC资产处置部门主管向记者指出。比如地方AMC折价收购一些烂尾楼,再通过注入资金进行改建或重新建设直至完工,就能通过出售/出租这个楼宇实现资产盘活与较高处置回报。相比而言,企业不良资产妥善处置涉及企业员工安置,协商引入新技术或产业投资者,与各个债权人协商减债事宜,以及与地方政府部门与地方法院讨论资产重整方案,复杂度与操作难度高出不少。

记者了解到,这背后,也与不少地方AMC引入房地产企业股东存在密切联系——后者通过输出专业的房地产开放经验,结合地方AMC的资金实力与烂尾楼收购处置优势,足以创造可观的烂尾楼资产处置回报。

在这位地方AMC资产处置部门主管看来,如今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强调地方AMC聚焦不良资产妥善处置主营业务,无疑令这些异常操作“渐行渐难”。

“本周以来我们内部已叫停了收购地方网贷平台个人信贷资产事宜,尽管这项工作此前得到地方金融办的支持。”他告诉记者。他们内部也注意到,收购个人信贷资产涉及合规催收与借款人个人信息保护等监管要求,未必是地方AMC所擅长的,反而容易给地方AMC留下一堆烂账。

 提升产业重组能力任重道远

随着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再度强调地方AMC需聚焦不良资产妥善处置主营业务,越来越多地方AMC都在着手加大地方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盘活力度。

“公司高层希望我们赶在年底前,能谈妥3-4家地方企业不良资产重整方案。”上述地方AMC资产处置部门主管向记者透露。但这项任务的完成难度相当大。

究其原因,他所在的地方AMC依然缺乏产业重组与不良资产盘活能力,导致多个地方企业不良资产处置举步维艰。即便企业的银行、供应链、民间信贷债权人多次聚在一起,始终无法达成皆大欢喜的减债与资产重整方案。

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曾多次高薪聘请具有产业重组背景的团队,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产业重组专业人才的薪酬相当高,多数不良资产处置机构难以承担这笔开销;二是当前国内多数困境企业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不像欧美同类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能力(只需协助拓宽市场渠道就有机会令他们恢复造血功能),因此地方AMC还需具备大量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与最新技术研发动向的人才,为困境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革新支持,但在实际操作环节,有此能力的地方AMC并不多;三是国内困境企业所存在的隐性债务等雷区太多,地方AMC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时间用于“扫雷”,也没有太多余力涉足产业重组协商事宜。

“因此我们正打算在地方企业不良资产处置过程里,通过引入产业投资者与专业产业重组运作机构,提升我们的不良资产妥善处置能力。”他告诉记者。但是这些产业投资者或专业产业重组机构能否说服各类债权人大幅削减或提供资产处置优先受偿权,以及平衡地方政府稳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等诉求,又是一大挑战。

(作者:陈植 编辑:曾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