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后疫情之"变"问道2021|安信国际韩致立:恒指将突破35000点 看好医药、新零售)
《投资者网》乔锐
2020年,中概股选择"回归"的趋势愈发明显,直接影响到全球资本市场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中概股回归潮会如何影响全球资本市场?深港通般等投资渠道的拓展,在对上市公司估值、投资需求分流等方面如何发挥作用?港股2021年冲击35000点为何只是个"小目标"?又有哪些板块会跑赢大盘?
安信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韩致立日前与《投资者网》进行了深度对话,就上述市场关心的热点话题一一作答。
中概股回归是大势所趋 各大市场功能互补
2020年12月初,美国众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该项政策被市场认为意在剑指"中概股"。对于此次监管对中概股的影响,安信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韩致立预期,此举将助力中概股回归A股或港股市场上市的趋势持续升温。
"特朗普执政期内,中美关系发展并不顺利,美国可能进一步升级对中国企业的监管,或者特意去打击这些企业在市场的正常活动。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中资企业肯定会去寻找美股之外的融资平台。那么,将来美国上市规定发生变化或者上市存在困难的时候,中资企业对其他的上市平台(内地、香港)需求就会浮现。"
未来香港交易所是否会慢慢取代美国市场,成为内地企业在寻找更多元融资平台时的第一选择?
韩致立认为,只能说香港能够发挥更多的融资功能,谈"取代"可能为时尚早,"如果能够继续让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同时,在香港也上市,就可以让内地企业不需要过度的依赖美国市场,所以暂时更多的是功能上的互补,而不是取代。"
需要更多渠道解决投资需求问题
韩致立认为两岸资金渠道建立至关重要,比如紧密关联港股和内地市场的深港通开通四年之来,累计成交额已经达到23.1万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也达到了525亿元。沪港通累计成交量也突破15万亿元。"深港通对两地的积极作用不可限量。内地和香港市场现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对两地本身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健康的资本开放是内地和香港都乐见其成的,"资金无论从香港去内地,或者从内地投到香港、海外,双方面的需求都会不断增加。"
谈到内地资金投到境外市场时,韩致立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在全球的占比已经很可观了,然而,中国的资产在内地之外的投资占比却有待提高。这种投资和经济体量的比重不匹配,可能需要增加更多像深港通这样的投资渠道,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类型的产品后续可能会陆续增加,在增加内地之外投资的同时,也会增加外来资金对国内资产的投资需求。"
韩致立认为,内地的资金体量与投资需求都是目前市场难以满足的,他举例说,"A股一部分高估值的企业,尤其是成长股PE(市盈率)达到100甚至是几百倍,在我们看起来太高了。这个时候需要开放除深沪港通之外更多的资金投资渠道,以此来满足国内资金的投资需求,这样会对国内市场的估值起到正面的作用。"
除资金之外,资本市场机制建设也是当下较为热门的话题。
内地A股科创板的推行带来了市场的变革,例如:深耕科研创新的企业即使多年没有盈利,也可以通过科创板上市融资。韩致立认为,在对信息披露制度方面,香港需要向内地学习:"最起码的财务报表披露方面,香港监管还没有做到对季报的披露要求,这是后续香港可以推行的"。
鉴于企业的特殊性质(暂无盈利),韩致立认为科创板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还是要与主板一视同仁。他认为,"只要一家企业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就应该按照统一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当然,可以鼓励科创板企业进行更多的信息披露,从而达到更高的透明度,才能得到更多来自投资者的关注"。
35000点不是梦 看好医药、生物科技
就港股市场去年的走势,韩致立认为,除了疫情之外,港股市场受其他外部因素(如全球贸易摩擦等)影响较大,"2021年拜登正式上台之后,政治因素的不明朗性会相对降低,预期美国放松对中国打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政策的清晰度会提高。这种政治风险的下降,对于港股会带来投资布局的需求。 "
他认为,2020年以来港股估值主要的上行压力是来自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港股现在的估值并不高。"
他强调,在"后疫情"时期,随着全球疫情控制的改善与经济的复苏,资金投入到市场的需求对港股形成利好,"由于内地企业在发展上比海外企业的发展更快,会有很多基金投入到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包括二次上市企业——同时在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或A股市场)上市,或者说一些企业针对某些业务板块的分拆上市,对整个香港市场的盈利增长会有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从而刺激对港股布局的需求。"
鉴于此前多家机构预测2021年港股恒生指数会突破35000点,韩致立给出了自己的观点:"35000预测点数并不算高,如果没有海外政治因素及疫情影响,2020年其实可以突破这个点位了。尤其是前段时间恒生指数进行了成分股的调整,新加入了内地高增长的企业,从而改变了整个恒生指数结构。"韩致立认为,恒生指数成分股的变革意义至关重大。"后续可能会将一些盈利增长比较慢的企业,比如地产股或本地的一些银行股等,慢慢剔除,加入更多的高增长企业。这样会增加恒生指数的吸引力,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2月22日,恒生指数公司刊发咨询文件,就"优化恒生指数持续成为香港市场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市场基准之建议",向市场征询意见。
据悉,恒生指数公司该次征询意见的主要议题包括五个:扩充行业的代表性、扩大市埸覆盖率、迅速纳入大型上市新股、保持香港公司代表性和改进成份股权重分布。预计将于2021年2月公布有关咨询结果。
在指数编算细则方面,咨询文件建议:在成份股候选资格方面,删除最低上市历史要求,将"市值需要在首90%覆盖率"改为"大型/中型股公司",添加"根据行业组合的目标覆盖率挑选成份股"的建议。在挑选准则方面,增加建议"维持被分类为香港公司的成份股在一定数量"。此外,成份股数量从现在的50只左右扩充至65至80只。
更早之前,2020年9月7日,系列指数季度调整正式生效,阿里、小米、美团等科技互联网股将被纳入其中,成为极其重要的成分股。
在A股众多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争相布局热点板块的同时,港股市场的板块机会如何捕捉?韩致立认为,在2021年港股市场整体看多的情况下,医药、科技、新零售、新能源汽车等有机会跑赢市场,内地消费板块尤其是家电、服装和体育相关的产业会随着后疫情经济复苏迎来增长机会,他着重强调说:"对生物科技、医药比较看好,长期来看,在老龄化趋势下发展空间很大。科技创新更加成熟的环境下会有更多高质量的原研药开发出来。"
刚结束不久的国家医保谈判,共有119种药品(包括96个独家药品)的平均降价达到了50.64%,就此,韩致立认为以价换量并不会使涉及企业利润受损,也不会打压公司估值,"这种制度就是要让企业以合理的价格换取市场分额,在这种趋势下会激励更多的创新药(原研药)问世。市场会形成一个淘汰的机制,一些竞争力差(研发能力)的企业也许会慢慢退出市场。"
他同时表示,在疫情期间,特定的医疗器械或医药品类需求激增,改变了一部分医药公司的盈利结构,"在这部分企业营收与利润都同比大增的背后,或许是抗疫防疫的大背景所致。"(思维财经出品)■?
后疫情之"变"问道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