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人为的障碍是众望所归”,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2月5日对时代财经分析,太多的板块不利于市场运作。
“被‘欺压’的深交所终于得到解放。”长期观察资本市场制度的大成律所北京总部高级合伙人于绪刚律师2月5日获悉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在即,兴奋地如此对时代财经表示。
2月5日,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皮六一表示,批准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合并深交所的主板和中小板的安排是“两个统一、四个不变”,即统一业务规则,统一运行监管模式,保持发行上市条件不变,投资者门槛不变,交易机制不变,证券代码及筒称不变。
“取消人为的障碍是众望所归”,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2月5日对时代财经分析,太多的板块不利于的市场运作,“多一个板块对指数设计多一重障碍,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流通运作也变得非常复杂,增加了运营成本。”
由于历史原因,深交所主板IPO业务已经停滞长达20年。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的合并,也将对沪深两大交易所的竞争格局带来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2月5日对时代财经表示,“深交所承载的历史使命非常特殊,有必要通过主板和中小板的整合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一体化,包括深港市场一体化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中小板退出历史舞台
截至2月5日,深交所上市公司共有2375家,总市值为26.64万亿元,其中主板公司468家,中小板1001家,创业板906家。中小板的数量最多,中小板市值规模占51.6%。
于绪刚回忆道,2000年,为了让深圳交易所推出创业板,深圳主板IPO被暂停。但创业板酝酿多时却没有推出,深交所也一直没有新股上市。
直到2003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九条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要求,深交所从主板市场中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是进行创业板市场建设的第一步,是对“九条意见”的具体落实。与此同时,深圳市政府不遗余力地争取恢复深交所新股发行。
“开设中小板实际上是无奈之举”,于绪刚指出,中小板的诞生是为了使得企业能够在深交所“曲线上市”,中小板上市标准同主板一样,两者的区别对于市场来说也存在不透明的问题。
于绪刚介绍,由于深圳交易所无法运营主板,导致市场逐渐形成了大企业到上海交易所上市、小企业到深交所上市的局面,这对深交所的发展是不利,也不公平。
时代财经发现,为了维护深交所“中小板”的特色,沪深A股市场有个“默契”:凡是发行股本在5000万股以下的公司,在深交所挂牌;凡是发行股本在8000万股以上的公司,则在上交所挂牌;凡是发行股本在5000万股至8000万股之间的公司,则可以自由选择在深交所或上交所挂牌。因此,像比亚迪,虽然总股本高达23.5亿股,但因其发行股本设定为7900万股,没有超过8000万股,满足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的唯一条件。
“此次合并的最大动力就在于解决大企业无法光明正大到深交所上市的问题。”于绪刚认为,合并主要解决深交所中小板与主板趋同问题,立足于厘清不同板块的功能定位。“现在是恢复到原貌,本来就不存在中小板与主板的差别。”
“中小板已经发挥了应有的历史作用,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在董登新看来,合并之后深交所和上交所能优势互补,逐渐形成各自市场特色,改变过去由行政分配、行政管制形成市场的风格与垄断局面。
“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在发展中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如板块同质化,主板结构长期固化等。因此,合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改革之举。” 皮六一在宣布合并之后表示。
交叉竞争有利于形成良性市场格局
合并之后,深交所的市场结构即变成主板+创业板,对应上交所的主板+科创板。此次合并,也将对沪深两大交易所的竞争格局带来影响。
董登新对时代财经指出,沪深交易所适度的交叉竞争,有利于形成良性市场格局。深交所将主板和中小板合并的意义在于资源整合,同时提高深交所的市场包容性。
“当主板和中小板合并之后,新的主板能容纳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市场整合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深交所的市场效率,更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董登新还称,此次合并跟注册制改革、全市场覆盖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有利于未来注册制改革与全市场覆盖的推行。
具体到深交所,董登新进一步分析,将来到深交所IPO的企业能充分竞争、优中选优,更有利于深交所的发展。而且深交所本身具有极大的区位特色,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毗邻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港交所,深交所的改革必须向港交所看齐,同时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
李大霄对时代财经分析称,全世界的主要交易所都是分主板跟创业板,像纽交所、纳斯达克、港交所、上交所、韩国的交易所等,没有必要在主板里面再细分一个“小板”,因此两者合并是与国际接轨。
至于有投资者关心此次合并是否会利好中小板的股票?李大霄认为,未来还是以业绩为王,股票好不好与其在哪个板没有太大关系。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