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铜到铁矿石,再到农产品,全球大宗商品普遍回落)
近两周,全球大宗商品逆转持续上行趋势,从农产品到工业金属、从铜到铁矿石,价格普遍回落。
被视为经济风向标的铜价上周录得9月以来最差一周,伦敦期铜价格从5月中旬10745美元/吨高点下降至10000美元/吨以下,降幅超7%;国际铁矿石价格从230美元/吨狂泻50美元。包括能源在内的彭博商品现货指数在过去两周下跌了2.4%。
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也纷纷回调。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从5月高点跌逾100美分/蒲式耳,CBOT大豆跌超150美分,小麦也跌逾100美分。
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上,大商所铁矿石价格由1300元/吨以上降至1000元/吨。沪铜、沪铝都明显下行,农产品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一财报道最近提到,本月以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两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其中上周的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浙江宁波考察期间,与十几家制造业企业家“站谈”,仔细了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下游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示会想方设法做好大宗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玉米和大豆期货下跌则还因为最近的降雨刺激了美国西南部地区的作物种植,播种速度加快,而且上周中国采购玉米提振了交易者对美国出口需求的预期。小麦期货下跌则是因为,美国冬小麦丰收的前景令全球小麦市场出口的竞争加剧。
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最新春播情况显示,截至上周日,全美18个州完成90%的玉米播种,较五年均值80%的比例高10个百分点,正在接近春播尾声。据Maxar气象预报,阵雨天气给黑海地区的大部分和欧洲的农田带去帮助,也将缓和加拿大部分春小麦产区的干旱。
分析师普遍认为,当前大宗商品通胀压力虽稍有缓解,但长期通胀仍处上行趋势。
花旗集团分析师周二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只是暂时被遏制了上涨步伐,“但并没有完全扼杀上涨势头”,预计“一旦短期价格调整结束,大宗商品价格将出现新一轮稳定上涨”。
彭博分析称,虽然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有助于缓解食品、汽车和家电等领域通胀飙升,但这种缓解可能是短暂的。歉收气候和矿业用工问题得不到解决,加剧了对供应的担忧,预计全球对原材料的需求将保持强劲。
近日,最新一期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青年论坛双周研讨会召开,着重讨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及政策应对”。
多数与会专家认为,推动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供需阶段性错配,不具有可持续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许已经阶段性到达顶部。在国内总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且通胀预期保持稳定的情况下,PPI向CPI的传导效率并不高,短期内通胀压力可控。
不过,有专家提到,虽然现阶段通胀压力相对可控,但全球长期通胀中枢或面临抬升:一是由于过去十年原材料生产领域的全球投资在下降,供给相对受限导致商品价格易涨难跌;二是发达国家央行对通胀的容忍度有所上升;三是低碳转型意味着碳价格会体现在更多的商品价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