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亿私募集体“上错车”,6月末仓位顶至历史高位,还在加速“抱团”)
6月份的A股年中“打折促销”,看来出乎许多机构的预料!
日前最新发布的第三方统计显示:截至5月末,百亿多头私募的平均仓位达到78.26%,比三月末市场巨震后,平均仓位提高近8个百分点。
龙头私募机构的最新仓位水平,已经超过今年1月末,逼近其历史上的巅峰时刻。
而事实上随着6月份A股指数的迅速调整,以及抱团股的加速回落,龙头私募机构的操作留下了一串串问号。
根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私募股票多头统计,纳入统计样板的大型私募产品,截至5月末,平均股票仓位为78.26%,较上月末上升2.87%。
股票持仓超过五成的成分基金比例为91.73%,较上月末上升3.85%。
相关报告特别指出:5月份股票仓位、持仓超过五成的成分基金比例、乐观的仓位(仓位80%-100%)均比上月有所上升,股票仓位高于历史均值。
据悉,纳入统计的产品包括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望正资本、重阳投资、拾贝投资、从容投资、和聚投资、东方港湾、千合资本、高毅资产、景林资产、观富资产、展博投资、清和泉资本、林园投资、相聚投资等麾下的主动股票产品。。
不过,多家知名私募注意到资金的炒作现象,言语间透露并没有参与“抱团”。
比如:千亿私募淡水泉在最新月报指出:5月份一些市场关注度较高的资产继前期出现较大回调后再度表现优异,这类资产在我们组合中少有布局,而组合主要布局方向的资产在短期情绪上又受到压制,表现平淡。
这家擅长逆向投资的巨头进一步表态:在缺乏新的增长亮点的情况下,这类资产的性价比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并不是最具吸引力的选择,尽管短期上涨但并不能令我们感到踏实。
再如:老牌私募世诚投资也表达的忧虑情绪:近期抱团股的估值修复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哪怕我们较市场已经更加积极乐观。世诚投资的自主估值模型显示,龙头股的短期性价比又回到了“乏善可陈”的水平——虽然还谈不上像2月上旬那样的“贵”。另外,交易结构(核心资产的拥挤度)也接近春节前的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自2015年以来,头部私募们对港股的配置逐渐上升,取代了过去中证500的位置过去一年,沪深300成分股配置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港股配置比例稳步上升、创业板成分股配置与中证500配置比例略有下降。
换言之,头部私募的股票持仓集中于沪深300成分股,这代表着A股大市值股票,最新平均配置比例为41.96%。
配置比例居于次位是港股股票,平均配置比例为21.86%。此外,中证500指数成分股、创业板股票平均配置比例分别为10.04%、10.30%。
相关统计还显示:5月份增幅最大的三个行业为“材料II”(12.23%,增加0.98%)、“技术硬件与设备”(1.64%,增加0.40%)、“多元金融”(1.67%,增加0.30%),减幅最大的三个行业为“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3.10%,减少0.61%)、“消费者服务II”(1.29%,减少0.56%)、“银行”(5.05%,减少0.56%)
从行业的历史配置比例可见,“技术硬件与设备”,“多元金融”配置比例低于历史均值;“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配置比例高于历史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饮料与烟草”本月持仓稍有减持,目前配置比例接近历史均值;“材料II”本月持仓稍有增持,目前配置比例接近历史均值;“资本货物”本月持仓基本持平,目前配置比例低于历史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