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数字化升级令农村每部手机有望成为一个银行网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植 2021-06-30 16:2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数字化升级令农村每部手机有望成为一个银行网点)

作为中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振兴战略倍受市场关注。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农村金融服务诸多难点、痛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俨然又是一大新挑战。

多位银行人士直言,目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与三农产业,仍面临不少困难。一是农业种植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较多,金融产品尚未全面涵盖对冲相关风险,二是不少地区农户的资产抵押物不足且信用评级缺乏,难以满足信贷风控的要求。

“在布局农村金融的征途上,我们也曾走过弯路。”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早期,网商银行通过村小二推荐,人工审核等方式服务农户,但他们很快发现,人工方式风险漏洞大,不良高企,导致业务亏损额一度达到约六千万元。但这并没有令网商银行放缓布局农村金融的步伐,因为他们调研发现,农村金融有着庞大的需求,逾亿农户需要资金采购农资化肥种子,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找到优质农户,为这些农户提供全面涉农金融服务与卓越体验,是我们这些年探索的一大目标。”金晓龙指出。通过引入人工智能风控、卫星遥感信贷技术等技术,网商银行的农村金融业务正发生一系列质变。一是过去6年累计逾4000万小微经营者使用了数字信贷服务,其中超过2000万为涉农用户,占比逾一半;过去1年新增农村客户里,84%是从未获得经营性贷款的首贷户;二是涉农用户的信贷风险表现趋于稳健,不良率徘徊在1.5%左右,与非涉农用户基本持平;在金融服务最难触达的中西部县域和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已打开局面。

“这让我们意识到,科技力量是可以解决农村金融这个世界性难题。”金晓龙直言。过去数年实践经验正令网商银行相信,有了科技手段,农村金融不仅可以规模化,而且是可持续的。因此,发展农村金融将成为网商银行的一大核心战略。

在他看来,科技高速发展正给农村金融创新注入极强的生产力。当前全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亿,占比达到31%;建有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行政村覆盖率超过74%;逾1/4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化……这些农业农村数字化升级趋势,正令农村每部手机有望成为一个银行网点,驱动银行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持续蓬勃发展的探索者。

 科技破解农村金融痛点

《21世纪》:此前你提到人工智能风控、卫星遥感信贷技术等黑科技的引入,改变了网商银行此前布局农村金融的窘境,能否介绍这些黑科技是如何解决农村金融的风控难题?

金晓龙:所谓的卫星遥感信贷技术,主要是通过开源卫星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农田地块大小与作物种类,进而预测产量产值,给予农户相应的信贷额度。

目前,卫星遥感拍摄技术的应用已比较成熟。概括而言,就是卫星在天上拍照片,我们通过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的图象识别,包括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农地农田种植状况图像。

它的好处,一是令银行对农户未来种植收入有一个相对确定清晰的预估,有助于降低贷款坏账风险,二是通过这项技术对借款农户管理的农田种植状况开展持续跟踪,及时了解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农户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协助农户做好风险防范,也能保障贷款安全。

当然,要用好卫星遥感信贷技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开源卫星数据,有时开源数据的清晰度偏度,就需要用其他技术解决。目前我们能做到在低清晰度情况下,将识别精准度做到93%以上。

针对自然灾害对农田种植与农户收成的影响,我们一方面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跟踪农田种植状况,及时提供相应农业解决方案尽可能保障农户收成;另一方面当地相关机构也会鼓励农户参与保险+期货等业务,对农产品种植收入给予一定保障以保障信贷安全。

目前,卫星遥感信贷技术能识别的农业种植作物类型主要是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在蚂蚁集团的技术支持下,我们正对这项技术进行攻坚,年内有望识别苹果、梨等10大果蔬作物,支持这些果蔬产业农户获得相应的信贷支持。

《21世纪》:当前农业金融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找到优质农户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网商银行作为互联网银行,无法通过线下网点考察各个农户的信用状况、还贷能力与还贷意愿,如何用科技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金晓龙:通常情况下,我们给农户是否发放贷款,是基于他的生产经营性质与农产品产销周期,从而判断他的用款时间。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我们会对农户的资金周转需求有一个预先的判断;至于贷款额度的确定,我们会根据他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会采取哪些行动,比如在电商平台购买农具,以及他种植农产品的规模与大概时间周期,进行综合考量给出一个合理的授信贷款额度。

当前,农村经济也在发生转型,比如在平原地区,很多新型农村组织正在建立,所有的播种,收割,加工经营,物流销售,以及利润分配,都因新型农村组织架构改变而改变。因此我们也在学习如何识别其中的贷款风险,从而既能保障农户种植所需的资金,又能规避潜在的信贷风险。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农村都喜欢做直播电商,我们就需要分析判断这些农村电商人的群体特征,职业特征,给予他们相匹配的金融服务,要关注他们的回款来源做好细致的信贷还款规划。

降低涉农融资成本还需多管齐下

《21世纪》:我们注意到,尽管越来越多银行机构致力于拓展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业务,但三农领域的信贷融资成本仍然偏高,可能是因为农户缺乏资产抵押物,以及个人信用评级不够高等原因,网商银行既然提出要将发展农村金融作为一大核心战略,在降低农村金融信贷融资成本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如何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金晓龙:要降低农村金融信贷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可以有很多办法。举个例子,若农户是将信贷资金用于特定的农产品生产管理用途,产生一种信贷风险较低的定向支付行为(包括采购种子化肥农资、进货等),我们是可以给予信贷利率降价的,比如九折、八折等。当然,不是所有贷款都将用于定向支付,我们也支持农户申请贷款用于多元化生活需求。

我个人认为,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仍采取抵押担保模式。比如在一些中西部地区,我们调研发现,有些金融机构在给农户放贷时,会询问有没有子女在县城当老师或公务员,能否提供担保连带责任。但网商银行目前采取的100%信用贷款,不寻求农户提供抵押与担保,因为我们发现一旦存在抵押担保行为,很多农户被拒之门外,尽管此举可能令金融机构实现低信贷不良率,但它的覆盖面不够广,无法解决很多农户的种植生产资金需求。

目前,网商银行内部估算过,涉农经营性农户平均贷款金额在3万~4万元,笔均贷款时长为3个月左右,大部分用户一次贷款的利息成本低于100元,还是在降低农村信贷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为了推进发展农村金融战略,今年网商银行还打算做三件事,一是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全国100个县域的特色产业提供免息贷款,为从事该产业的农户、电商卖家等提供2个月免息贷款;二是由当地政府等选拔的1000位产业带头人,可以获得全年免息贷款;三是所有免息贷款均可通过手机,3分钟内完成申请和领取。

我们内部估算,网商银行因此需储备上亿元资金用于贴息/免息贷款,且实际信贷金额很可能超过这个数字。

此外我们发现,中西部省市的农村金融业务发展速度相当迅猛,因为当地的银行网点与金融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更需要科技力量大幅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相比而言,东部不少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已实现网格化管理,令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21世纪》:在大数据时代,很多专家提出要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最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打通农村农户各类数据,包括农产品种植生产销售收入,农户个人征信状况等,你觉得网商银行要落实发展农村金融战略,实现更好的乡村振兴成效,在数据整合方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金晓龙:对金融机构而言,通过收集整合越来越多的数据,对客户的了解越清晰越全面,自然就会对信贷风险的把控更加精准。

因此,我们正在做一个“换位思考”的项目——以往,金融机构是通过收集整合各类数据,判断借款人是否值得放贷,通过借款人的授权,获取借款人相关信息判断该给予多少信贷额度才合适。但在实践过程,金融机构仍会发现对部分客户所需的信贷额度仍然判断不准。

因此,我们今年提出了这个“换位思考”的项目,即贷款申请人需要多少信贷额度,可以直接向银行提出。与此同时贷款申请人必须提供相关依据,证明自己所需的额度是“合理”的,有正当用途的,且自己具有相应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按时还款的。目前,我们希望年内这个项目的服务对象能达到100万,未来若相关商业模式能够定型,则将进一步推广。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最终解决的,还是金融服务的效率问题。但这需要银行与用户之间形成更深入的交互,从而实现更高效精准的金融风险识别与金融服务体验。

(作者:陈植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