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MF警告:全球通胀可能不是暂时的,央行们应采取行动)
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通胀有可能不仅仅是暂时性的,一旦变得持久,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者或将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4%,创近13年来新高。IMF预测,今年美国通胀率约为4%,到明年底核心PCE通胀率有望回落至2.5%。
英国6月份通胀率达到2.5%,这是201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不仅高于英国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而且高于5月份的2.1%。
市场就最近的消费价格飙升是否会持续下去而展开讨论。IMF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价格压力是暂时的。
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表示:
最近的价格压力主要反映了与疫情有关的不同寻常的状况以及暂时的供需失衡。一旦这些因素充分传导到价格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胀水平预计将在2022年回到疫情前的范围。
但与此同时,IMF也警告称:以上预测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
央行们总体上不应过于担心暂时的通胀压力,在基础价格走势更加明朗之前应避免收紧货币政策。
但暂时的通胀压力有可能变成更为持久的压力,央行们可能需要提前采取行动。
物价上涨增加了央行们开始收紧其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比如逐渐减少资产购买等对市场有利的刺激措施。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于本月初曾表示,就业市场距离美联储缩减刺激措施之前所希望的水平"仍有一段距离",通胀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保持高位,然后才会有所缓和。
IMF对此表示,如果美国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那么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导致美国比预期更早加息。
IMF周二公布,对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保持在6%,但对2022年的预期上调了0.5个百分点,目前预计明年的增长率为4.9%。
主要原因是对发达经济体的预期上调,特别是美国,预计其2021年下半年将出台额外的财政政策。
IMF还表示,疫苗的接种进度也会影响经济复苏程度。数据显示,全球疫苗接种率目前仅不到三成,且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仍有着明显差异。
此外,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还指出:
更持久的供应中断和急剧上涨的房价是可能导致持续高通胀的一些因素。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预计将在2022年保持高位,部分原因是持续的食品价格压力和货币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