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准入门槛提升、产品集中下架……互联网人身险格局生变)
岁末将至,互联网人身险市场将迎来一场重要变革。
近期,横琴人寿、爱心人寿、海保人寿等多家险企先后下架多款网销产品,其中既有增额终身寿险,也有重疾险、护理险等。
而下架的原因源于10月银保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按照要求,不少险企失去销售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资质,并要在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整改。
新规改革力度空前
10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新规”),不仅划定了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经营范围,还对可以经营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公司设置了门槛。
从险种范围看,新规明确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范围仅限于五类,即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万能险、投连险、分红险、十年期及以下的普通型年金险均不在经营范围之内。
从经营主体看,《通知》对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包括互联网保险公司)划定了四大“准入门槛”: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
而对于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10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普通型年金保险产品,《通知》提出的要求则更加严格。
例如,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100%;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溢额超过30亿元;连续四个季度(或两年内六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A类以上;上年度未因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受到重大行政处罚;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B级(良好)及以上。
“高准入门槛”之下,目前90多家人身险公司中,仅有约20家具备经营该类保险产品的资格,大批中小型公司被排除在外。
部分产品面临下架
新规约束之下,一大批险企的部分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陆续下架,进行合规整改。其中,既有当下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也有重疾险、护理险等。
据媒体报道,华贵人寿将在12月31日前下架“华贵小爱终身寿险”以及“华贵大麦定期寿险”在内的8款产品;鼎诚人寿的“鼎诚鼎峰1号增额终身寿险”、中荷人寿的“中荷传家终身寿险”、“海保人寿鑫满意终身寿险”“爱心人寿守护神2.0终身寿险”等产品亦面临下架。而瑞华健康的“颐悦无忧终身护理险”,信泰人寿的“信泰如意金葫芦(初现版)重大疾病保险”将于11月底下架。
除了传统的保障型保险产品,万能险、投连险、分红险等创新型业务,以及十年期及以下的普通型年金险等因不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的经营范围之内,将不得不下架。例如,横琴明爱金生养老年金保险、中荷金生有约养老年金保险、爱心人寿养乐多养老年金保险等。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传统的四大险种(意外险、百万医疗险、重疾险、定期寿险),新规对年金险的影响较大。新规不仅要求网销年金险的保险期间要“十年以上”,还必须是“普通型”年金险,分红型、万能型、投连型的年金险均不属于普通型年金险。这意味着,保险期间十年期及以下的年金险,以及分红型、万能型、投连型的年金险,均不能再在网上销售。
据中保协发布的《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我国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中,人寿保险仍为主力险种,占比为55.6%;年金保险为第二大险种,占比为23.2%。
中小型险企破局待解
近年来,大批中小型险企依托互联网的规模效应、低成本的销售模式,突破渠道瓶颈、实现了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据中保协披露,2020年共有61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累计实现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规模保费2110.8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3.6%。在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规模保费排行榜中,国华人寿、建信人寿分别为第二、第三。
但随着新规出炉,大多数中小型保险公司将不再具备网销长期储蓄险的资格,只能转至线下或依靠三方渠道销售。若险企在某地线下没有分支机构或渠道,则会面临产品在当地停售的局面。这对于依赖互联网渠道,分支机构数量受限的保险公司而言,势必产生重大影响。
在此背景之下,头部互联网保险公司慧择和水滴都加大了线下保险经纪业务的布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渐成趋势。
2020年3月,水滴宣布启动线下经纪人招募计划,成为国内首个招募线下经纪人的互联网保险经纪平台。水滴保险平台总经理杨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考虑到保险从业人员监管趋严,我们希望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探索方向。”
2021年9月,慧择宣布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拥有成熟保险代理人队伍的湖北盛世安康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控股股权,该交易预计在2021年底完成。交易完成后,盛世安康将作为慧择的合并子公司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