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全球市场 - 正文

超级重磅周来袭,美联储等20家央行将公布政策决定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1-12-12 15:1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世界各大央行的意见正出现分歧,一些央行转而应对飙升的通胀,另一些央行则继续刺激需求,这种分歧在2022年看来将进一步扩大。

(原标题:超级重磅周来袭,美联储等20家央行将公布政策决定)

智通财经APP发现,世界各大央行的意见正出现分歧,一些央行转而应对飙升的通胀,另一些央行则继续刺激需求,这种分歧在2022年看来将进一步扩大。

12月13日这一周,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将做出2021年的最终决定,这些差异将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三家的货币政策占全球经济的近一半。他们不会孤军奋战,当周还有大约16个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其中包括瑞士、挪威、墨西哥和俄罗斯央行。

最新的不确定因素是omicron变种,它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影响有多严重将是官员们在新的一年里的一个关键考虑因素。令人担忧的是,对疫苗更有抵抗力的毒株可能将迫使政府对企业施加新的限制,让消费者呆在家里。

政策的转变总是会伴随着风险。就像许多央行行长一直说的那样,收紧货币政策然后发现通胀威胁一直是暂时的,这可能会破坏经济复苏;等待并发现价格压力持续存在,可能需要比其他情况更积极的紧缩措施。

TS Lombard宏观研究主管Freya Beamish表示:“现在,政策失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通胀前景被“一种地方性病毒的存在”所迷惑。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Powell)周四凌晨有望确认,他是否将比一个月前的计划更快地退出刺激计划。他甚至可能暗示,如果通胀率持续接近40年来的最高水平,他可能会在2022年提前加息。

其他央行的前景就不那么明朗了,过去一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同步努力应对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结果却发现许多关键经济体的通胀回升幅度强于预期。

尽管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可能会结束紧急刺激措施,但周四她可能仍将坚持扩张性的政策立场。她曾坚称,油价飙升是由于能源成本、供应障碍和统计问题等不可持续的因素造成的。拉加德也曾表示,她预计不会在2023年加息。

即便日本政府推出了又一轮创纪录的支出,该国低迷的物价压力也让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坚持顽固的鸽派立场。日本决策者将于周五公布利率决议。

也许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央行现在对加息的必要性是否会有所降温,而不久前它还曾考虑过加息。相比之下,挪威央行可能会再次加息。

在其他地区,巴西和俄罗斯等其他新兴经济体在积极收紧政策。

本周,俄罗斯可能将再次收紧政策,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和匈牙利也可能纷纷收紧。尽管如此,在土耳其总统的敦促下,该国可能将再次降息。

Bloomberg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Ziad Daoud表示: “全球通胀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疲软,可能会使新兴市场今年的利率走势同步。美国的紧缩货币政策可能会为明年加息提供另一股全球力量。”

即使利率走势不同,债券购买计划的大规模放缓也会减少对经济的支持。美银全球研究策略师预计,流动性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见顶,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将在明年年底前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从年初的逾20万亿美元缩减至18万亿美元。

Swiss Re AG驻苏黎世首席经济学家Jerome Jean Haegeli表示:“明年美联储加息和美元走强,将是对新兴市场的考验,新冠病毒造成的断层看起来更加持久。”

对于美联储来说,如果它认为有必要加息以遏制通胀飙升的话,那么人们普遍预期的更快结束债券购买的决定可能会让它最早在3月份加息。

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创下近40年来的最高涨幅。

美联储观察人士预计,美联储最新的经济预测将首次显示,大多数政策制定者预计2022年至少会加息一次。

在英国,在omicron变种出现后,如果以英国央行最鹰派官员的言论为依据,今年的股市可能会上涨。Michael Saunders最近强调了先评估omicron的影响,再决定是否升息。

尽管如此,英国紧张的劳动力市场还是推高了工资增长,预计明年的通胀率将达到5%,创下10年来的最高水平。与美联储不同,英国央行的职责是控制价格。

拉加德也坚持认为,尽管官员们承认,持续的供应瓶颈意味着可能通胀持续的时间比最初预计的更长,但创纪录的通胀最终将会消退,但一些政策制定者对只是观望而感到不安。

随着欧洲经济接近危机前水平,价值达1.85万亿欧元(合2.1万亿美元)的紧急抗疫购债计划将按计划在3月结束。常规资产购买将继续。经济学家认为,加息直到2023年才会出现在议程上。

Omicron也将在明年的货币政策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

牛津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Sian Fenner表示:“如果这种变体抑制需求的程度大于供应链加剧中断的程度,它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但反过来也一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