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金限购成热词!公募年内限购动作超过2000次,此前三年仅数百次,下半年更是进入限购高峰期)
财联社(上海,记者 王小芊)讯,提起“限购”一词,人们往往会将之与“热销”关联——某件商品深受市场欢迎,供给速度跟不上销售,便会打出“限购”标签,以期缓解“供不应求”的状况。
基金圈的“限购”动作也越来越常见了。今年年内,公募产品共有2000多次“暂停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的公告发布。而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这一数字仅分别为154次、311次和566次。
基金产品限购次数冲破2000大关
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19日,公募产品发出“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公告的共有2113次。
其中,宣布“暂停申购”,即完全暂停投资者买入的共计1028次;宣布“暂停大额申购”,为投资者限定申购额度上限的则有1085次,两者平分秋色。
从次数来看,自2018年至今,公募产品宣布“限购”越来越频繁。
2018年,宣布限购共计154次,2019年共计311次,2020年共计566次,呈逐级递增态势。眼下年关将至,公募年初至今已公告了2000+次限购,相较去年,次数呈倍数增长。
就今年的月度数据细分来看,公募产品年初以来的“限购”公告数量随着月份的推移也水涨船高。
上半年,限购总体维持在100次以下;进入6-8月,限购公告次数增加,冲破100大关;9月和10月,则依次冲破200和300大关,10月以来,月均维持在300次以上,几乎是2019年全年的次数。
有基金每日申购上限最低仅10元
就暂停大额申购的情况看,不同基金“限购”后,单日申购上限的设定差异也非常巨大。
少数几只基金每日限购上限仅10元。这部分以招商瑞安1年持有、鹏华安裕5个月持有、鹏华丰颐为代表,前两只为偏债混合基金,后一只为中长期纯债基金。
还有不少基金每日限购百元,具体从100元、200元到500元不等。这部分基金的类型更加多元化,既有QDII基金,比如易方达标普生物科技美元现汇A、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联接A美元;也有偏股混合型基金,譬如工银瑞信圆丰三年持有。
此外,还有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比如招商招恒纯债A;以及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比如招商安心收益C。
与之相反的是,最大单日申购上限则高达5亿元。这部分则基本都是货币市场基金,比如融通基金的融通汇财宝、申万菱信基金的申万菱信货币等。
暂停天数方面,不同基金产品之间也有不小的差异。
汇添富旗下的短期纯债型基金汇添富丰润中短债,以及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汇添富中债1-3年农发债,1000万元的单日申购上限仅维持4天。
而灵活配置型基金西部利得祥运C,则于今年3月起限购,至近日才得以恢复,限购近300天。此外,绝大多数限购产品至今仍未恢复申购。
产品限购有多重原因
一位来自公募机构市场部的人士认为,基金限购有多重原因,“一般来说,可能有来自监管的要求,也可能出于营销的需要,或者方便管理的需要。”她告诉记者。
在她看来,首先,不排除部分产品是出于监管政策要求,为保护持有人利益而进行的限购。譬如12月开始限购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合煦智远嘉选、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东方红信用债等。
此外,部分产品可能出于宣传营销的想法而做出“限购”的决定。由于限购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一只基金额度难求,是产品受市场欢迎的证明,“限购”也被部分公司用作基金宣传,是提升销量和影响力的一种方法。
方便管理则是另一种常见的目的。对此,一位公募FOF从业人员表示,目前他们在管FOF选择的基金大部分是在30-50亿左右的规模,对百亿以上的基金配置,团队会比较谨慎。
她坦言,大规模体量的基金和中小规模的基金在运作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规模足够大之后,投资的便利度和调仓的灵活性等方面都会打些折扣。
对基金管理人而言,通过“限购”适当控制基金的规模,是规模快速成长的基金保持灵活度的一种方式。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原因,还有一类特殊的原因则是外汇额度限制。
10月,易方达旗下三十多只QDII基金集体公告了因外汇额度限制而产生的大额申购暂停,此次限购涉及的产品包括易方达中短期美元债C人民币等债券型QDII基金,以及易方达标普医疗保健A人民币等股票型QDII基金,这些基金的单日申购上限仅为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