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回撤均超10%,百亿量化私募首席投资官反思:对政策要有足够敬畏之心

来源:财联社 2021-12-23 18:10: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两次回撤均超10%,百亿量化私募首席投资官反思:对政策要有足够敬畏之心)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从这次回撤中,我们吸取了两个教训——一是对于政策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二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商品带给我们的增量收益有限……”

在日前举行的一场投资策略报告会上,杭州一家百亿量化私募的首席投资官透露,他们今年最大一次回撤发生在10月份,原因主要在于商品类资产,并坦言“动力煤价格大幅下跌,判断有误”。

上一次受2020年初疫情冲击,这一次受到政策冲击——面对历史上两次超10%的回撤,上述首席投资官称,未来将在系统做出相应调整,以实现用95%的概率来控制较大幅度的回撤。

最大回撤12.78%,对煤价“判断有误”

以敦和资管的代表作——敦和峰云1号为例,自成立以来,出现了两次两次较大的回撤:一次是2020年一季度,最大回撤10.1%,第二次回撤出现在今年四季度,最大回撤12.78%。

首席投资官张拥军透露称,今年的最大回撤发生在10月份之后,原因主要在于商品类资产——一是动力煤价格大幅下跌,判断有误;二是随着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各个交易所对于商品持仓管理更为严格。

这次回撤带来两个教训:一是对于中国的政策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二是知道了接下来哪些东西是不能做的,随着规模扩大,商品带来的增量收益有限,说明了开发权益类策略的紧迫性。

今年另一个错误是好的机会仓位太小,去年底提出了做空中美利差的头寸,当时中美利差处于2010年来的历史高位,价格很好,但他们并未给予相应高的仓位,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美债不够熟悉。

自2018年以来,商品波动率非常高,尤其今年像过山车一样。2018年后经济没有系统增量,个股分化非常明显,分化指数也越来越高,因而这几年股票做得好与做得不好,收益率差异很大。

为什么各类资产波动这么大?张拥军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贫富差距,这引发了政策的调整。此外,双碳政策也影响相关资产价格,导致不同产业的分化。

参考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收缩期间的资产表现,股票和商品的波动都比较大。在贫富差距、双碳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仍然会比较大。

如何应对高波动环境?张拥军认为,应借鉴“授时图”思想,即什么时节做什么农活效率最高,因为最终都是“围绕策略”,所以除了估值、驱动外,也增加了波动率的维度。

规避“黑天鹅”,要控制杠杆!

从构建策略角度,每一家量化私募都希望每个策略长期有正收益,不同的策略之间相关性比较低。但回看今年的头寸,并没有想到动力煤会从2500跌到800,而他们在评级上并没有给政策足够大的权重。

规避“黑天鹅”要控制杠杆,防止尾部风险发生的时候出局,最容易搞差的其实是“灰犀牛”。从应对来看,首先要有风险预算,然后是风险预警、回撤监控、快速反应、果断决策,这些逐渐会放到系统中。

实际上,历史上的黑天鹅事件发生后,确实有很大的回撤或波动,但最后也都会涨回去,比如2020年疫情的黑天鹅,美股暴跌,但随后也出现了大幅的上涨。

张拥军认为,商品价格上涨,是不是买周期股的最佳时机?也要取决于周期股自身估值是否处于低位;对于价值创造型的资产,时间价值是很明显的,但通常没有大的危机也很难以很低的价格买入。

基本面“望远镜”与量化“放大镜”

“过去像是人工驾驶,现在有点像辅助驾驶,未来我们想向着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不断改进。”谈及如何量化交易来实现投资收益的稳健增长,张拥军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在张拥军看来,基本面与量化并不矛盾。基本面看得更长更远,是“望远镜”;量化则可以处理好细节问题,是“放大镜”,反应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大主题的头寸要擦亮眼睛看清楚,短期要用放大镜来看。

谈到量化私募的容量问题,张拥军认为,管理100-200亿规模的阶段,主观股票、债券、商品的配置都有;200-500亿规模的阶段,规模增长主要靠股票量化策略、股指量化策略、构建个股期权策略和聚焦大的主题;再往后可能要进入全球市场、引入机器学习和更多技术工具。

谈到对2022年的市场展望,张拥军表示,长周期看空地产,短期地产开工率可能下降,但竣工端可能有一些恢复,长期来看明年商品需求增量可能有问题,与双碳相关的商品可能会有一些增量。

“明年我们对债券不悲观,对股票更为乐观,原因是估值分化已经非常充分,今年估值比较贵的股票景气度也比较高,不景气的比如地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张拥军称。

在他看来,投资市场有些东西很不确定,并不是盈利的头寸就是做对了的、亏损的投资就是做错了的,今年的错误对于明年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要每天做得好一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