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说说可转债强赎的应对

来源:雪球 作者:持有封基 2022-01-08 04:33: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说说可转债强赎的应对)

可转债的强赎是可转债命中注定的大概率事件,按照集思录统计,从2011年到现在已经有222只可转债退市,其中200只是提前强赎的,占比高达90%以上,其他的退市原因都是正常到期或者余额不足2000-3000万。我们投资者其实不希望可转债正常退市,而是希望能提前强赎,因为只有提前强赎,才能使得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

222只退市可转债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平均值是161.83元,平均到期时间是1.86年,如果平均买入价格是130元,那么总收益率是161.83/130-1=24.48%,年化收益率是(1+24.48%)^(1/1.86)=12.50%,而从2018年年初开始到现在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概是19.82%,如果把平均买入价格调低到117元左右,那么差不多接近19.82%这个数字了。

强赎的条件都是事先公布的,一般都是在最近30个交易日里有15个交易日正股价格超过强赎触发价,但也有例外,比如同和转债,最近30个交易日里已经有17个交易日正股价格超过触发价了,但还是没满足强赎条件,主要原因是这只可转债的强赎条件不是15个交易日而是20个交易日正股价格超过强赎触发价。

而强赎触发价一般都是转股价的130%,但一样有例外,比如说飞凯转债,转股价是15.56元,但强赎触发比不是130%而是120%,所以强赎触发价=转股价15.56元*120%=18.67元,正股目前是25.2元,已经有4天超过强赎触发价了,济川转债,强赎触发比是125%,所以强赎触发价是29.25元,目前已经有2天满足条件了。

但绝大部分可转债的强赎条件是30天里15天,正股价格超过转股价格的130%,准确的说,不是可转债价格大于130元就满足条件了,因为有溢价率。

一般来说,30天里有10天满足条件后,公司就会发提示可能强赎公告,但满足条件后,有一半多的公司会延续。那我们就要做个概率分析,如果溢价率过高,满足条件后发了强赎公告,第二天开盘大概率的会把这个溢价率全部跌去,风险相当大。而躲避这些高溢价而且过几天就满足强赎条件的可转债,只不过付出一点点交易费用。所以躲避这些可转债还是非常值得的。

那么发了强赎公告后我们的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先上一个数据,按照统计,发出强赎公告后到最后一个交易日大概26.69个交易日,平均下跌3.66%,下跌的比例是65%,只有35%的胜率,还不考虑时间成本,所以如果无脑操作,遇到了强赎公告,理性的投资者在第二天就应该清盘。当然如果开盘跌成严重的负溢价,可以等价格走平后卖出,亏损肯定是心疼的,但长痛不如短痛。

举几个例子,钧达转债是1月5日收盘后公布强赎的,当时还有4%左右的溢价率。1月6日开盘,正股下跌了1.71%,而可转债下跌了1.84%,在430元上还堆积了大量的买单,市场给的那么好的逃命的机会,而且溢价率竟然还没有缩小,我就毫不犹豫的挂出了大量的卖单,结果大部分都成交在430元,这个价格也几乎是当天的最高价格了。到收盘,4%的溢价率全部跌去,昨天又因为受正股影响大跌11.56%,到周五收盘钧达转债跌到了355元,和两天前430元相比整整跌去了17.44%。

如果你不幸买进钧达转债过高,那是否还是要卖出呢?当然,忘记成本是最好的办法,在交易系统面前是人人平等,不管你是200元买进的还是500元买进的,强赎公告后卖出是最理性的操作,特别是周四开盘都溢价率都没有受影响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跑更待何时?

有人可能会问是谁在买进呢?我猜一部分是不明真相的群众,一部分是赌末日轮的赌徒,毕竟公告后还有35%是上升的,而且不断的转股使得盘子越来越小,赌徒们就是喜欢这样的末日轮。

再说一个新天转债,典型的高波动,正股不是涨停就是跌停。目前30个交易日已经有12个交易日满足强赎条件,强赎触发价是15.11元,目前新天的正股是22.18元,远远高于强赎触发价,不出意外的话下周三就满足强赎条件了,而且公司也已经发了强赎提示公告,目前新天溢价3.26%,持有的还能等两天看看,已经清仓的再进去意义不是很大了。

核能转债,30天里已经有14天满足条件,但因为最近跌幅较大,结果正股7.43元还低于强赎触发价的7.45元,目前还折价了0.08%,即使强赎,可转债的影响也不会特别大。但目前可转债剩余规模还有近30亿,占了流通市值12%,这些投资者转股后绝大部分都不会长期持有而是会卖出的。比如占了20%的基金投资者,他们即使转股,最后也是会因为投资标的的限制而卖出后去买其他可转债。所以综合来说还是躲避的好。

我自己也是从不懂到懂了一点,吃了几次亏才慢慢重视强赎这个问题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