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FOF系列 | 如何挖掘靠谱新人?

来源:雪球 作者:大马哈投资 2022-01-14 07:05: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FOF系列 | 如何挖掘靠谱新人?)

导读:在“买个股不如买基金”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面对“基金数量比个股数量多”的窘境,到底该如何选基金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近期我对有“专业基金买手”之称的FOF基金经理的投基思路进行了全面梳理,将他们对于基金投资方方面面的看法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期待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本文为FOF系列第四篇。

随着信息传播的加快,一旦基金经理业绩稍有冒头,其管理规模就会出现快速增长,规模的约束会限制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进而降低超额收益的获得。因此基金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卷“,大家开始去挖掘那些基金管理时间较短的新人基金经理,希望能在基金经理成名之前吃到业绩最为肥美的“鱼身”阶段。

想法固然很好,不过研究新人基金经理也会存在业绩时间较短,公开访谈资料有限的问题,仅凭短期业绩去鉴定基金经理会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更多的定性分析。在FOF系列 | 专业买手如何看待明星基金经理?一文中,不难了解到FOF基金经理对于顶流普遍持负面态度,相比之下他们对于任职时间短的新人基金经理则表现了相当的宽容性。

汇添富徐博:你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有许多人只认同长期业绩好的基金经理,我们一直认为新人是有一定价值的,这也和中国市场变化较快的特点有关。而且,中国的公募基金平台,是一个筛选机制比较严格的地方,能够进来的应届毕业生,总体在学历和智商层面都是很强的。这些新人能成为基金经理,也通常在某个能力圈很强,我们内心对于新人不排斥。

华夏基金孙彬:在Alpha层面,我鼓励团队去挖掘黑马。怎么挖掘黑马?就需要经常和投资这个圈子在一起,能更好了解新冒出来的基金经理。这一点,也是我们团队的优势,大部分人都是做投资出身的,和基金经理圈子离得很近。甚至有一些明星基金经理是我当年在华夏做研究部负责人时招进公司后又跳槽到其他公司的,还有一些是我做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是一起出去调研上市公司的好兄弟。

华夏基金卢少强:我们尽量挖掘100亿以内的黑马基金经理,伴随明日之星一起成长。

民生理财(筹)周浦寒:我很注重去买一些实际上业绩很好,水平很高,但是市场关注度不是那么高的基金经理。所以我特别喜欢一些被渠道和机构拉黑的基金公司。这种基金公司特点就是,它的基金经理即使水平很高,业绩很好,但它的规模也很小,有利于基金经理发挥。

民生加银于善辉:我们会看重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年限,一般希望基金经理是做了3年以上投资的。如果只是刚做了1年投资的基金经理,我们一般都不会考虑。

广发陆靖昶(已离职):产品业绩的时间不能过短,主动管理的备选池,基金成立时间至少2年以上,因为国内市场小周期通常是3年,有完整的3年运作,就能看得到这个基金经理风格管理的坚持程度、方法论是不是稳定。我们现在看2年,有一个原因是市场中的基金经理在进化,他们开始固守在固定的风格和行业中,市场的周期对他影响已经不太大了,市场顺周期,价值型基金经理好,但成长行情来的时候,这些价值型基金经理也不会对组合风格进行调整。自上而下宏观调整的基金经理越来越少,我们就把基金经理观察的维度压缩到2年。

梳理上述FOF基金经理的观点,不难发现专业基金买手们对于基金经理新人普遍较为宽容。哪怕像民生加银的于善辉和广发的陆靖昶(已离职)对基金经理任职年限有要求,但要求也相对宽松,只需要任职时长超过2年或者3年即可,而且这一要求并非硬性的。至于像周浦寒、徐博、孙彬和卢少强等FOF基金经理,则会更为主动去挖掘黑马或者新人基金经理。

总结FOF基金经理们对于新人的观点,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一、公募基金经理新人是一个优秀群体

公募基金经理新人是一个优秀的群体,这是因为公募基金拥有较为严格的人才筛选机制。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能进入公募基金特别是头部公募基金从事投研工作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具有非常好的硬性条件;第二个层面即新晋升的基金经理都是从行业研究员中通过激烈竞争而被挑选出来的,在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这些新人基金经理得到了资深基金经理的认可,否则难以被提拔。正是这个前提,新人们普遍都具有较高的起点,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些新人中很可能诞生出投资界的明日之星。

对于主动权益较强的头部基金公司新提拔的新人,更是值得给予一个比较高的信任权重。近两年冒出的“画线派”,如交银杨金金、华安刘畅畅及华夏钟帅等,他们都是头部基金公司的新人。又比如像兴全的杨世进,尽管独立管理产品时间较短,但得到了不少朋友的信任。

二、强调对于新人的定性分析

尽管公募基金经理新人是佼佼者,但并不具备丰富的实际投资管理经验,研究做得好不代表投资做得好,如何从他短暂的投资经历中去评估其投资能力?

评估基金经理的手段无非是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定量分析包括基金经理的业绩、估值容忍度、换手率、个股投资成功率及行业偏好等,然而由于新人管理的产品的数据样本点很少,上述定量分析存在非常多的不足。对此汇添富的徐博说得很清楚:

许多基金经理投资管理年限还没有超过3年,这些人对股票的认识、行业的认知,都是在一个变化的过程。用定量分析一个不断变化的基金经理,意义不是很大。只有一个基金经理做了10年以上,投资风格已经稳定了,定量的分析才有意义。

一个做了3年的基金经理,一共只有6个数据点,完全不足以支撑通过定量分析进行判断。这点和量化的股票分析不同,有大量的数据点,而且时间周期也很长。我不太相信单凭6个数据点,就能对一个基金经理下结论。而且,许多我们长期跟踪的基金经理,投资体系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通过和他聊,才能理解这些数据所呈现的本质是什么。

徐博所说的只有一个基金经理做了10年以上,定量分析才会有意义,我认为这一说法会显得过于夸张,这意味着市面上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不适合定量分析。不过作为一个原则,在实际分析基金经理时,如果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越短,其表现出来业绩及投资操作对其实际投资能力的反映就越有限,定量分析的局限性就会越大。

对于如何对新人基金经理进行评估,FOF基金经理并没有进行系统的阐述,不过结合他们的只言片语,可以总结以下几点以给我们参考,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1)新人背景及公司对基金经理的培养体系。总体来说权益投资能力强管理规模大的基金公司更容易找到优秀的人才,因此对于头部公司的新人我们可以给予更多的信任。另外很多公司有着很强的传帮带文化,比如像兴全及中欧等,新人在获得单独管理产品的机会之前往往都得到了经验丰富的投资老人的充分培养,获得了中生代或者老一辈基金经理的充分肯定,这无疑是非常大的加分项,毕竟名师出高徒,因此了解新人背后的师傅是谁很有价值,这相当于我们在借助顶流基金经理的力量在帮助我们识别基金经理。对很多新上任的新人而言,这一点可能是我们鉴别他们投资能力的唯一方式。

(2)关注新人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一旦新人管理产品,在定期报告中他就会对其投资理念或思路进行阐述,因此我们可以借此对其投资理念进行了解。此外,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多,很多新人基金经理也会去参加访谈以及直播,这同样是我们了解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的窗口。整体来看,新人相对于成名基金经理的公开信息要少得多,这会考验我们信息搜集以及抽丝剥茧的能力。

(3)关注新人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尽管新人产品管理时间不长,但我们同样可以根据这些为时不长的投资操作一窥其投资风格端倪,比如了解其估值容忍度、行业偏好、风格偏好、看好大盘还是小盘,尽管新人基金经理可能因成长迅速而使得一些投资特征发生显著的改变,但一些投资特征也可能反映着基金经理的性格,进而呈现出慢变的特征,因此对他们的投资操作进行分析并非全无意义。

三、小基金公司更容易挖掘到金子

周浦寒提到的更喜欢小基金公司,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这不仅体现在对于新人的发掘上,还体现在对于业绩不错的老基金经理发掘上。

诚然小基金公司因投研体系的薄弱,其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参差不齐;大基金公司因投研体系的完善,其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则显得相对均匀。然而头部基金公司也是会存在着品牌溢价的。这具体体现在,如果两位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和能力基本相当,但一个在头部,另一个在非头部,那么头部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大概率要显著高于非头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像:(1)国富赵晓东vs兴全董承非:他们投资风格接近,能力相当,赵晓东业绩甚至还要更优,但赵晓东的管理规模显著低于董承非。(2)中欧基金刘伟伟,过去一年因在新能源配置比例很高,业绩突出,单只基金管理规模迅速突破百亿,这样的盛况很难在小基金公司发生。(3)兴全任相栋和邹欣因过去一年业绩表现不错,管理规模同样大幅攀升。

鉴于此,如果在头部公司寻找基金经理,犯错的概率较小,但很难享受其因不大的管理规模而带来的高超额收益。如果在小基金公司寻找基金经理,容易犯错,但也会更有希望淘到金子,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基金经理识别能力。

四、客观看待基金规模与业绩的关系

在本文和FOF系列 | 专业买手如何看待明星基金经理?中,很多FOF基金经理提到对规模较大基金经理的审慎态度,从长期来看这个观点显然是正确的。

不过当前很多朋友似乎把规模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无限的进行放大,认为只要规模大,业绩就会不好,这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线性外推行为。2021年顶流基金的业绩整体表现不佳,大家很自然的将这一点归结为规模,我认为这种归因方式是非常不全面的,对于换手率较低的选股型基金经理而言,规模对短期业绩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在今年基金业绩分化的原因找到了!一文中我对该问题进行过探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看法是这些基金经理在2020年之前取得了优秀的业绩,并以此成为顶流,然而2021年的市场风格(绩优股杀估值)并不利于这些基金经理发挥其业绩,所以他们整体表现不佳,其根本原因还是业绩的均值回归,而并非规模。

在令人意外的三张对比图一文中,我提到姜诚的业绩在2021年之后显著好于张坤,从而使得两者长期业绩出现大幅收敛,很多朋友会提到张坤的管理规模大所以导致了业绩不佳。在我看来,规模影响在这里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这两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差异。要是张坤当下管理规模不足100亿,以个人对他投资理念的理解,其持仓特征也不太会大幅的变化。比如像他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目前管理规模不足50亿,但持仓与其他大规模基金并无太大差异。

因此我认为规模固然对业绩有影响,但也不宜实行规模一票否决,凡事过犹不及。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专业选基人对于基金经理新人的看法,总体来看他们对于新人相对宽容,这与他们对于顶流审慎的态度是一脉相承的。新人值得关注的原因主要有点:一方面诞生于公募良好的投研培养及人才筛选体系,这个群体肯定是优秀的;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时间不长,缺乏长期业绩背书,因此常常籍籍无名,管理规模通常不大,这为他做出业绩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尽管研究新人很有价值,不过因投资与研究的差异性,新人毕竟未经历过复杂市场的实际投资考验,其未来业绩也会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公开信息有限也使得分析新人难上加难,因此如何选择新人才是重中之重。

FOF基金经理普遍认为选择新人要更为注重定性分析,他们可以很容易找到新人进行访谈,而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很难做到。不过借鉴他们的思路我认为大家可以聚焦到三点:(1)新人的背景及所在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2)新人的只言片语中阐述的投资理念;(3)新人的投资操作,尽管投资风格在未来存在变数,但很多投资特点也会反映基金经理的性格,因此我们可以见微知著。

关联阅读:

FOF系列 | 专业买手如何看待明星基金经理?

FOF系列 | 资产配置和基金筛选孰轻孰重?

FOF系列 | 专业买手是如何选基金的?

今年基金业绩分化的原因找到了!

令人意外的三张对比图

原创不易,如果此文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关注四连击,感谢大家的支持~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雪球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兴全多维价值混合A(F007449)$   $交银趋势混合A(F519702)$   $中欧明睿新常态混合(F001811)$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