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全球市场 - 正文

欧债已惨不忍睹 欧洲央行这次要袖手旁观?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2-02-11 21:38: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出于对创纪录的通胀的担忧,欧洲央行可能已经大幅提高了出手拯救意大利和其他较弱欧元区国家债券市场的门槛。

(原标题:欧债已惨不忍睹 欧洲央行这次要袖手旁观?)

出于对创纪录的通胀的担忧,欧洲央行(ECB)可能已经大幅提高了出手拯救意大利和其他较弱欧元区国家债券市场的门槛。

欧洲央行收回了早些时候做出的今年不加息的承诺,令债务负担较重的南欧国家市场感到震惊。欧洲央行的债券购买计划,即南欧生命线,可能会比预期的更早更快地解除,这一信号也让他们恐慌。

相对于较安全的德国债券,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10年期债券收益率已大幅飙升。

意大利国债规模庞大,可以说是最脆弱的,其息差在过去一周上升了20个基点。

此后,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的立场似乎有所软化,但她并没有消除人们对政策收紧将大幅推高借贷成本、加剧债务比率的担忧。

许多人提出的问题是,欧洲央行的“看跌期权”可能会在哪里发挥作用。“看跌期权”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美联储最终将为股市下跌提供支撑的观点。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自2015年以来,欧洲央行一直在购买成员国债券,限制它们的借贷成本。自2020年3月以来,为应对新冠疫情而实施的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使外围国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借贷。

例如,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PEPP推出之前曾飙升至3%,但去年一度跌至0.4%。

摩根大通称欧洲央行的刺激计划是“外围国家的安全网”,如果没有它,债券市场可能会沿着国家线分裂,将脆弱、负债累累的南部国家与德国及其它较富裕国家分开。

小摩注意到拉加德在上周政策会议后的承诺,即欧洲央行“显然将对任何息差大幅扩大做出回应”,并预测“市场可能愿意测试这一承诺”。

事实上,这让人想起了拉加德上任之初的评论:欧洲央行不是为了“缩小息差”,即缩小收益率溢价。

随后的息差飙升迫使欧洲央行宣布了PEPP计划。

但从那以后发生的变化是,在欧元区整体通胀率多年未能达到欧洲央行的目标后,达到了创纪录的5.1%。

安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Gilles Moec表示:“这是自2012年以来,通胀和应对市场分裂之间首次出现潜在冲突。”

通货膨胀与利差

Danske Bank首席策略师Piet Haines Christiansen表示,欧洲央行可能愿意容忍外围国家收益率上升。该策略师称:“如果回到过去,痛苦的门槛会更低,但随着通胀上升,意大利越来越只能靠自己。以前我会说意大利/德国息差扩至250个基点会引发欧洲央行痛苦,后来扩至300个基点时,欧洲央行宣布了PEPP,而现在息差会更高。"

Pictet Wealth Management策略师Frederik Ducrozet认为,意大利国债息差的“危险区间”在250个基点左右,较当前水平高出约100个基点。

BlueBay首席投资策略师David Riley认为,“在接近欧洲央行看跌期权之前,必然会出现200个基点的息差。”

然而,尽管意大利的债务与GDP之比超过了150%,但该国利用低利率将其债务的平均期限延长至七年,因此不会立即引起担忧。

Haines Christiansen表示,只有当意大利7年期公债收益率较当前水准上升150个基点时,债务可持续性问题才会出现。

Capital Economics资深欧洲经济学家Jack Allen-Reynolds认为,只有10年期意大利国债收益率触及5%时,才会引发担忧。

任何导致企业借贷成本飙升的主权债券抛售,都会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注意。

他们会如何回应呢?

欧洲央行可以通过将到期的PEPP债券收益用于再投资来控制借贷成本,或者也可以为重新开始购买债券敞开大门。

分析师表示,希望欧洲央行能在3月的会议上更明确地说明,如果息差继续扩大,将向外围国家提供何种支持。

但BlueBay的Riley认为,在目前的水平上,离欧洲央行的看跌期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尽管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但Riley 表示:“在短期内,这不是将落下来的那把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