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大湾区砥砺奋进正当时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明弘 2022-02-22 01:2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大湾区砥砺奋进正当时)

  本版供图:图虫创意 本版制表:王昭丞

证券时报记者 王明弘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大湾区科技研发基础深厚,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大量优秀人才聚集大湾区,人才厚度优势明显;转化能力突出,拥有完整的、世界先进的产业链,制造业厚度优势明显。优秀的人才、企业是全球竞争中最宝贵的资源,共同构筑起大湾区的“厚度”优势。

根基深厚:

为新兴产业孕育提供沃土

强大的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支撑,多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产业基础孕育了不少优秀企业和新兴产业。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同一时间,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某产业园内,一家自动驾驶企业正式成立。

“2019年2月,创始团队带领有丰富自动驾驶研发经验的技术团队成立,创业之初,我们的团队规模不到100人,大家挤在一间非常小的办公室里。依靠一笔天使轮融资,实现了一个月内让自动驾驶汽车成功跑起来。”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光介绍。

为什么选择在大湾区创业呢?周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扎实的制造业基础,是久负盛名的世界工厂。在这里,我们可以非常快速地以低成本获得自动驾驶所需要的传感器、各类电子器件,可大幅缩短研发与生产周期,满足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需求。另外,因为产业链聚集,企业间有更频繁的交流和讨论,可促进自动驾驶行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快速实现自动驾驶车队的构建。”

2021年3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准入和登记、使用管理、道路运输(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经营收费)等相关活动。“粤港澳大湾区更能够拥抱新技术,对于自动驾驶所需的道路测试有更开放的管理制度,并且有更多的指导性政策推动发展。对自动驾驶企业的成长予以一定的资源扶持。例如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制定自动驾驶法规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政府通过市场化改革、构建完备的金融体系等手段创造出了适合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周光说道。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校长来香港创办创新中心,他解释为什么来这里,MIT是世界上著名的工程类大学,但是它的研究成果90%都停留在图纸设计,或者只是申请专利的阶段,真正能够转化成商业生产的科技成果是非常少,他们希望能够跟大湾区内强大制造业相结合,推动MIT研究成果更加商业化,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特殊的优势。”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监方舟认为,大湾区不仅有头部的科技企业,还有非常强的制造业力量,这也是其他城市群或者其他科技中心所不具备的。

粤港澳大湾区丰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吸引了一大批优秀汽车企业,如比亚迪、广汽,以及小鹏汽车等扎根大湾区,一汽大众、广汽本田等合资汽车品牌在大湾区都部署了汽车厂。随着智能汽车的兴起和推广,自动驾驶相关产业也在逐渐形成产业链。以深圳为例,深圳约有800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占全国的近20%。

周光介绍,目前,国内主要的几家L4级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总部都在大湾区。大湾区的自动驾驶领跑全国,而相对于全球,大湾区的自动驾驶公司虽然在企业估值上与美国的Waymo、Cruise等仍有差距,但在技术上,由于得天独厚的城市化场景,大湾区的企业能够积累更多的复杂路测数据,因此在技术上有更出色的表现。目前,我们都已经向公众开放了自动驾驶出行体验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在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等产业有良好根基,最开始云天励飞选择在深圳注册成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湾区良好的产业生态。”云天励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在电子信息、制造等方面有优势,云天励飞在开展数字城市的相关业务中,需要采购的通用芯片、服务器都能够在大湾区内找到优质合作伙伴,能够支持业务的高效开展。二是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闭环。粤港澳大湾区本身是科技创新高地,又具备广阔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市场。云天励飞自研的算法、芯片等技术或产品,能够快速在粤港澳大湾区得到应用,不仅有利于公司的市场拓展,而且也有利于算法等技术的不断精进和迭代。”上述负责人表示。

厚待人才: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创新需要落实,人才是根本。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粤港澳大湾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一招”。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促进就业“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创业就业试验区,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载体布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吸引集聚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新引进人才22.91万名,全年接受应届毕业生9.03万人。数据显示,东莞人才总量达到258.4万人,人才总量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的24.6%;高层次人才总量18.3万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人才平台1523个,通过机构引才集聚基础研究人才近万人;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连续十年全省地级市第一;制造业的人才总量超过104万,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超过40%。2021年底,东莞还发布了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力争五年后实现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83万人、占比达到35%的目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中心主任彭坚认为,一拨接一拨的大学生、有技术水平的技能人才不断涌向大湾区,持续的人才流入形成了科技创新人才梯队,是大湾区产业厚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诺集团董事长兼CEO刘志雄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香港、广州有很多知名大学,深圳也引进了不少研究型大学,要实现产学研合作,同时要坚持自主创新、源头创新,很多企业本身就是创新的载体。此外,还要开放迎接更多的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到大湾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做支撑,很多创新要转化成产品进行商业化,就可以把技术创新落地到大湾区。

据周光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有多所科技高校,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聚集,有大量的海内外优秀人才,他们有着出色的专业知识背景、创新实力、优秀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非常高的工作效率。他们的加入,令公司能够保持高速成长。如今,元戎启行汇集了清华、北大、剑桥、哥伦比亚等国内外名校的硕博士,以及曾供职于谷歌、微软、福特、英特尔、华为、腾讯等世界顶尖科技公司的人才,覆盖自动驾驶技术的各个模块。”

人才是企业发展、行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粤港澳大湾区汇聚各行各业大量优秀人才。云天励飞有关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是一项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甚至哲学等领域,作为一家在芯片、算法和大数据三大领域拥有“跨界”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云天励飞要实现人工智能落地,除了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还要对行业有深刻认知。云天励飞的人才“厚度”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综合能力上——既能够在技术层面实现跨界的融合,又能够推动技术与行业的融合。比如,云天励飞的核心技术优势——算法芯片化,就是技术跨界融合的典型。

该负责人介绍,顶尖的人才设计出能够适应不同场景的芯片,在人工智能时代格外重要。在5G和人工智能双重影响下,未来智能终端将出现万亿级爆发,智能终端将遍布大大小小的场景,无论是城市公共安全、交通,还是社区、家庭。不同的场景对智能终端的使用和部署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只有每个终端内都有一颗可灵活定制的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终端才能够在场景中发挥最优效果。

“西丽科学城变化非常大,我在那待了10来年,现在硕士、博士扎堆。从企业层面来看,过去深圳政协委员很多是房地产老板,现在很多年轻委员都是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家,这些人才是改变整个大湾区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厚积薄发:产业链互利互补

大湾区具备完备的、多元化的产业链。早在2020年,广东省就发布《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及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广东研究设立省财政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十四五”期间投入500亿元,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持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引进和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广东在全省建立实施“链长制”,以省长为“总链长”,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去年全年,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约4万亿元,占GDP比重1/3,发展速度快于GDP增速。

刘志雄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产业互补性强,香港定位是金融、物流中心,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广州是贸易为主导性的省会城市,金融属性也很强,佛山、东莞制造业基础扎实,大湾区具备了创新、金融要素、国际贸易,智能制造的产研协同、产城协同和四通八达的物流系统。在大湾区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产业上下游的关键器件和产业环节,既有腾讯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又有华为、美的等为代表制造业500强企业,还有金融巨头平安、招商银行等,丰富多元的要素是国际上其他湾区很难兼具的。多重优势叠加、互补性强,产业多元、产业链完整,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核心的竞争力。

彭坚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过去是外向型经济,以加工制造为主体的产业基地,产业基础扎实,规模较庞大。发展到今日,进入以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新阶段,过去的产业基础能够提供很大的产业链支撑。举个例子,研发需要速度、质量,还要降低成本,能迅速推动新产品上市大湾区内产业链配套的基础,能够实现半小时或者一天之内快速打样、验证,然后不断改进提升,实现研发和产业链之间紧密的配合,这是其他湾区目前不太具备的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过去的发展模式是以贸易加工带动技术升级,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带动发展。“可以说,湾区的企业特别擅长针对新的消费需求、产业需求,做出各行各业的深度解决方案。每个细分领域里经常会涌现出很多隐形冠军,比如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对很多细分行业有深刻的洞察,做得比别人更加勤奋,更加专业。”彭坚表示。

彭坚认为,大湾区的产业厚度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基础沉淀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深圳形成了十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佛山、中山都是以专业镇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组成了多维立体的产业集群,这是湾区产业厚度的重要体现。其次是由于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很多行业的专利、工艺迭代改进、质量校核和良品率也得以提升。

目前,广东已形成7个产值超万亿的产业集群,其中,5G产业和数字经济规模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30574.57亿元,同比增长10.8%,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163.84亿元,同比增长18.4%。随着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落地起效,广东的战略性产业集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分工合作的重要力量。

正是受益于人才、企业和产业的“厚度”红利,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城市互补、产业协同、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纷纷迈入GDP超万亿元的城市后,中山、珠海、惠州等城市也在加速追赶“优等生”,摊开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未来还有更多城市会迈入万亿GDP城市。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