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神化基金经理的闹剧告一段落

来源:雪球 作者:楚团长扯投资 2022-03-08 01:27: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神化基金经理的闹剧告一段落)


今天市场的凶残,与前两年赛道股的癫狂,是事物的一体两面。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市场都在为各式各样的高估值核心赛道股寻找理由,茅指数可以高估是因为要DCF估值,宁组合可以高估是因为行业景气度足以消化。一度确实风风火火、热热闹闹,当下大约真的是要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了。

宴会靠近终场的时候,最好站在门口,因为稍晚一点逃走,就会被要求买单。

昨天看了一个从业九年的权益基金经理,年化收益率为7%,这其实才是投资的常态,在这个市场里沉浮得够久,才会明白投资有多困难。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明星基金经理,大多都是2016年之后才正式挂职的,看最大回撤只能看2018年。不要说韭菜没走过一轮周期,现在是基金经理们都没太经历过一轮真正的大周期。

基金经理们沐浴在市场的大牛市里,业绩都很好,动辄两年搞出个150%的收益。这导致很多投资者对主动权益基金的投资,产生了很多不切实际的臆想。觉得新能源产业链将颠覆未来,这次跟以前不一样。

其实回望中国产业周期,这一轮新能源产业变革在其中恐怕还排不上前三。加入世贸之初的五朵金花、城镇化大跃进中的消费、互联网+里的群魔乱舞……哪一次A股不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都曾有那些觉得自己掌握了突破“地心引力”的妄人,但最后留在市场里的基金经理们,双十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当下那些动辄年化收益25%的基金经理们,并非比行业前辈更加牛逼,我相信只是均值回归的时间长了一点。

我之前说过那个观点,当我们在配置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时候,我们期待的就是一个12%的股票收益beta和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带来的阿尔法。最后拉长来看,就是15%左右的收益率。

这已经要求基金经理有非常明确稳定的阿尔法了,更何况绝大部分基金经理其实都还远远没到这一步,这个岗位太容易跟着市场飘了,不需要什么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位置。很多人走到这一步,有着太多的人生偶然性,对他们抱有太高的期待,也是一种没必要的心理投射。

过去两三年里,基民也好、媒体也好,给基金经理们戴上了太多的高帽子。然后当现实残酷一点,大家又开始口诛笔伐,把基金经理们骂得狗血淋头,一副站在道德至高点的嘴脸。

我不知道今天市场为什么跌成这个样子(外资撤退之类的因素),但我知道市场在这样杀跌过后,大概率要冷却很久了。对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进行神化的闹剧,一定是已经告一段落了。

相反,这个故事的背面,就是要正确认识基金经理们的能力,不用把他们踩得一文不值,优秀基金经理太稀缺了,更何况公募的费用还这么便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