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芯国际2021年营收356亿元 2022年仍将是投入高峰期)
3月30日晚间,中芯国际(688981)披露了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356.3亿元,同比增长2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3亿元,同比增长147.7%。
中芯国际董事长高永岗表示,2021年,公司在满足客户需求和缓解产业链短缺上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公司不断推进产能建设,保持了产能利用率满载,实现了稳健增长。
营收破300亿元
2019年-2021年,中芯国际营业收入分别为220亿元、274.7亿元、356.3亿元,处于持续增长中。2021年,中芯国际利润增幅更加明显,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213.8%,净利率则从2020年的14.6%大幅增加至31.4%。
2021年,中芯国际晶圆代工业务收入为321.1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约90%。2021年,中芯国际来自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的业务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64%;北美洲收入占22.3%;欧洲及亚洲收入占13.7%。
从应用领域来看,智能手机类应用收入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32.2%。消费电子类应用、智能家居类应用、其他应用类收入分别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23.5%、12.8%、31.5%。
在技术节点方面,中芯国际来自90纳米及以下制程的晶圆代工业务营收比例为62.5%。其中,55/65纳米技术的收入贡献比例为29.2%,40/45纳米技术的收入贡献比例为15%,FinFET/28 纳米的收入贡献比例为15.1%。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芯国际四个季度业绩均保持上升态势。尤其是第四季度,单季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而不久前公布的经营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中芯国际2022年1-2月实现营收1223百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同比增长5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百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同比增长94.9%。
中芯国际表示,2021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长显著,叠加全球多地疫情、自然灾害导致的停工停产,造成了晶圆代工厂产能整体供应不足,芯片配套产业出现产能瓶颈等问题,整体芯片产业链的采购周期不断加长。
中芯国际还称,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依然面临地缘贸易紧张风险,自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以来,生产经营面临巨大挑战。但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生产连续性基本稳定,并有序推进了成熟工艺扩产。
弥补结构性缺口
平台的多样性及技术的先进性,是晶圆代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芯国际表示,2021年,在先进工艺方面,公司多个衍生平台开发按计划进行,稳步导入客户,正在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目标。
在工艺技术研发方面,中芯国际55纳米BCD平台进入产品导入,55纳米及40纳米高压显示驱动平台进入风险量产,0.15微米高压显示驱动进入批量生产。多种特色工艺平台研发也在稳步进行中,将按照既定研发节奏陆续交付。
2021年,中芯国际研发投入41.2亿元,较上年的46.7亿元有所减少。公司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为11.6%,而2020年为17%。中芯国际表示,主要原因是2021年营业收入上升,以及由于产能紧张,部分研发产能投入生产以保障客户需求,造成研发占比下降。
年报显示,中芯国际目前共有1758名研发人员,较上年的2335名有所减少。
在年报中,中芯国际披露了2022年的发展目标。中芯国际董事长高永岗表示,2022年,行业整体产能供不应求,但部分应用领域需求趋缓,产能全线紧缺逐步转入结构性紧缺。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动态平衡存量和增量需求,弥补产业链结构性缺口,是公司今年的重要任务。
中芯国际预计,2022年全年销售收入增速将好于代工业平均值,毛利率高于公司2021年水平。为了持续推进已有老厂扩建及三个新厂项目,2022年仍将是投入高峰期,资本开支预计约50亿美元,产能增量预计高于2021年。
多家半导体企业披露年报
在中芯国际披露年报的同时,中微公司、和林微纳、睿创微纳等半导体及相关企业也于3月30日晚间披露了2021年年报。
主要从事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MEMS精微屏蔽罩、精密结构件等业务的和林微纳公告显示,2021年其营业收入为3.7亿元,同比增长61.35%;扣非净利润为9217万元,同比增长52.6%。
从事专用集成电路、特种芯片等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睿创微纳3月30日晚间公告,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4%;扣非净利润4.08亿元,同比下降19.8%。
中微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1.08亿元,同比增长36.7%;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1亿元,同比增长105.5%;实现扣非净利润3.24亿元,同比增长1291%。该公司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设备及泛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