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负极材料厂竞争白热化 降本增效成胜负手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负极材料厂竞争白热化 降本增效成胜负手)

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 毛可馨

当大量产能涌向市场时,负极材料厂竞争更趋白热化,降本增效成为大势所趋,技术创新及精细化生产是摆在公司面前的能力考验。

目前,负极材料厂呈现“三大多小”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尚未走出绝对龙头。据高工锂电数据,2021年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市占率分别为23%、14%、13%,处于第二梯队的凯金能源、尚太科技、中科电气也增势迅猛,大有赶超之势,市占率分别为13%、9%、8%。

“随着市场容量增大,叠加人才分流和技术路线的成熟,负极材料的竞争格局也在慢慢演化。虽然头部企业在逐步扩容,但未来能够挤进第一梯队的公司不会太多,个人预计至多1-3家。”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表示,国内负极材料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第二梯队企业对第一梯队企业的追赶,以及第二梯队企业之间的竞争。

近三年来,负极材料企业新增注册量呈逐步减少态势。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负极材料相关企业924家,2019年至2021年新增相关企业注册量分别是169家、98家、51家,吊销注销量分别是47家、62家、67家。

“相对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生产标准化程度偏低,定制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如果把正极比喻成西医,那么负极则更像中医,没有一成不变的配方,但系统化的概念更强。”湖南镕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双才表示,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型号并不多,但不同终端用户的需求不同,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原材料型号交叉使用的情况,最终的产成品品质千差万别,而高端产品会获得较高的溢价率。

中科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负极材料需求的多样性,负极材料厂需要在技术领先性、品质稳定性、产品性价比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在生产工艺方面,隆众资讯负极材料分析师梁淑婷介绍,目前市面上采用比较多的是坩埚炉,耗电大且污染高,随着技术演进,部分改用箱式炉生产,能够减少40%~50%的耗电量,但整体工艺比较难,仅有少数头部企业才具有稳定的生产能力。此外,连续化生产也能降低电耗、缩短生产周期,但目前主要应用在低端动力领域。

生产工艺的热效率是降本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产品的竞争力。贝特瑞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现有的石墨化生产装置和工艺的能效水平非常低,只有很少部分的能量是真正用于加热负极材料,大部分能量是在加热容器或辅料以及频繁的升温、降温过程中被浪费掉。而天然石墨生产所需的能耗只相当于人造石墨的1/3,预期未来天然石墨在负极材料市场的份额占比会逐步回升。

负极厂商对原材料的把控也在增强。贝特瑞生产能力向上游延伸,其在山东滨州负极材料项目规划中包括12万吨针状焦生产线。尚太科技正在开发更高性价比、使用更广泛的焦类原料,并探索出与之相匹配的负极材料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通过改性满足多元化的锂电池设计需求。

与此同时,新技术的革新与演进给负极材料厂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在4680电池需求的催化下,硅基负极有望迎来爆发,其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超过石墨负极十倍,但易体积膨胀、导电性差等缺陷仍需解决。目前三大负极厂商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均有所布局,石大胜华、硅宝科技等跨界者也参与竞争。

在王双才看来,当前新能源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进来的企业机会还是很多的,随着造车新势力销量不断提升,二线甚至三线电池厂商逐步崛起,他们在面对负极大厂时议价能力不足,这给了相对小型负极材料厂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然前提是企业要具备足够雄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调动上下游资源的能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硅宝科技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