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基民到底是在抄底还是在逃跑?真相可能颠覆你认知

来源:雪球 作者:睿知睿见 2022-05-15 03:37: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基民到底是在抄底还是在逃跑?真相可能颠覆你认知)

股市有句话,叫做:多头不死,空头不止。

也就是说,在熊市里,只要还有大量的人在不断抄底,那么股市就不可能止跌。因为只要有人大量买,波动就会很大,这就会迎来空头继续做波段。结果就是股市没法逆转。

大家可能留意到了,什么葛兰、张坤之类的明星基金的份额居然不断膨胀。

于是很多人就在说,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抄底,说明肯定不是底,还要大跌。

但这是事实的真相吗?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基民在熊市中的行为到底是怎样的。这可能会颠覆你的固有认知。

一、老基金长期被净赎回

大家可能知道,最近几年,公募基金的规模不断膨胀,说明买基金的人越来越多。

这点没错。

但值得一提的是,老基金整体份额几乎每月都在被净赎回。见下图

这是怎么回事,大家这么嫌弃老基金吗?

我分牛市和熊市来解释一下。

1.牛市里基民的行为

其实并非是这样,大家仔细看看这图,即便是在牛市里,基金同样是每月都在净赎回,比如2020年Q4和2021年Q1。

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呢?

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基民都不可能长期持有的。他们拿着基金来做短期波段呢?

通常赚钱小钱就会赶紧撤。出来之后,看见基金还在涨,就又追进去。

在牛市里,怎么买几乎都能赚钱,所以他们一开始追涨的时候还小心翼翼,只敢用少量资金。但吃到点甜头以后就会加大资金追涨,一直到满仓被套在高点。

所以这些基民基本上都是赚小钱赔大钱,白忙活。

牛市里,基民追涨,熊市来了,他们的行为是怎样的呢?

2.熊市里基民的行为

当熊市刚到来的时候,基金被赎回的份额最大。大多数人有一个心理承受底线,绝大多数人在基金亏损10%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割肉离场。所以熊市前期,赎回基金的人最多。

基金就遭遇了最大的赎回潮。

随着股市不断下跌,基民的心理又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变得麻木了。于是赎回的人就逐渐变少,这就是被深套以后反而躺平了。

但与牛市不同,在牛市里,仍然有很多人不断在申购老基金,而在熊市里,申购基金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只不过申购的数量少于赎回的数量,所以基金份额还是净赎回。

比如,葛兰的中欧医疗就是这样,医药真正进入熊市是在去年的第三季度,所以我们就看到从三季度开始,申购的份额逐渐减小。

除了这样的基民,还有一类基民,他们在熊市里在做波段呢!

当股市下跌幅度比较大的时候,他们就会买进去,期待着一个超跌反弹,有时候确实能蒙对。但大多数时候都蒙不对,所以他们会一次次被套,一次次割肉止损。

即便他们在波段的低点蒙对了,买进去以后也会遇到麻烦。别忘了,这是在熊市!

只要他们没有在波段高点及时卖出,照样被深套。

只要有这些做波段的人,肯定就会有买入卖出。

但是随着熊市的趋势越来越确定,做波段的空间越来越小,这些人就不敢再频繁操作了,那么申购和赎回都会逐渐冷清下来。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老基金几乎每个季度都在被净赎回,那基金总份额怎么不断在膨胀呢?

二、新基金是基民的最爱

基金规模的膨胀得益于大量新基金的发行。

大家仔细看看下图就明白了。

2019年初到2021年初是这次牛市的整个跨度,除了2020年3季度,其他时间段,老基金的份额都是被净赎回的。

但是新基金发行的份额可是远远超过老基金的净赎回份额。

怪不得基民总是亏呢?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懂行的人都知道,基金买老不买新。

新基金通常都是在牛市最繁荣的时候,发行最多,也最容易卖出去。没办法,这就是基民的本性。

但这个时候恰恰是风险最大的时候。这些新基金都是有封闭期的,买进去以后,一旦熊市来临,你就只能干瞪眼!

看到这里其实大家应该明白了,我们评价有多少散户在用基金抄底,不要去看单独某个基金的份额是否增加,直接看新基金的发行规模就知道。

新基金发行份额-老基金赎回份额的差额就逐月减少。那么公募基金能够流进股市的钱就越来越少。这就可以说明抄底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

再看看下图,去年一季度以后,新基金发行的量就在逐渐减少。

熊市的前两个季度,赎回的份额逐月增加,到了深度熊市的阶段,净赎回的量反而少了。

这就是刚才解释的,成交清淡了,买入和卖出都少了。没几个人敢抄底了。多头止住了,空头也就少了!

三、规模大的基金,赎回压力小

不同基金的赎回压力是不同的。

我们能看到,几个明星基金的基金份额确实在不断增加,比如,葛兰,张坤,蔡嵩松,谢治宇,傅鹏博之类的。

这些规模大的基金,即便是份额不增加,它们份额减小的幅度也远小于小规模的基金。

比如,2021年二、三季度的赎回压力比较大,但大规模的基金赎回压力就小很多,见下图。

2020年就更逗比了,因为这年是牛市,但小规模基金大都是净赎回状态,而大规模基金则是净申购。表现出一种强者恒强的状况。

基民为什么这么爱买规模不断膨胀的基金呢?

我猜测,有4个原因:

1.牛市里,这些基金因为运气好,业绩很漂亮,迎来基民的追捧;

2.基民追捧的同时,基金公司大力宣传炒作,迎来更多基民追捧;(他们会把经理宣传得跟朵花一样)

3.基民被误导,以为这些经理的能力很强。但实际上,即便过去10年他们的业绩能跑出优势,都不能必然认为是他们的实力。评价一个人的投资能力,没有20-50年,根本就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4.基民过于相信经理的能力,所以在下跌的过程中继续补仓。

这些想法其实都是很天真的。

第一,规模超过100亿的基金,未来恐怕大概率会很平庸,因为规模变大以后,可以投资的股票就变得很有限。小盘股他们根本就买不了,而超额收益都是来自小盘股。

大家可以想想,3月份外资就流出了几百亿,就把大盘砸得个稀里哗啦。如果用几百亿去砸小盘股,你想想是什么结果。那还不往死里跌停啊。

同样的,用几百亿买小盘股,也能让它们往死里涨停。

此外,规模大了,还会限制基金调仓换股,所以就别指望他们能有什么行业轮动收益了。暴跌的时候只能硬抗,往死里跌。

第二,规模超过20亿的量化基金,几乎就没什么用

有些网友更扯,去买规模大的量化基金(包括指数增强),要知道量化策略的最大敌人就是规模,规模只要起来,立马就会失效。

第三,经理过往的业绩根本不能代表未来

即便是十年前的业绩也不能代表未来。毕竟十年前,A股上韭菜超级多,跑出超额收益不能说明有什么本事。

而最近两三年本来就是牛市,赚钱是很轻松的事,跟能力更没啥关系。

第四,行业基金经理的业绩更没什么技术含量

比如,2020年就是白酒和医药的天下,那么这两个行业的基金业绩都表现不错,你能说这是经理的能力吗?他们不过就是运气好而已。

再比如,最近一年是新能源和周期股的牛市,押注了两个赛道的就很牛。注意,我说的是押注。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轮动能力,而是在赌这个方向。不信过两年你再看看他们还能不能押对。

四、总结:基民在逃跑,抄底越来越少

我们有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只有基金份额净赎回了,才代表基民在逃跑。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注重观察新基金发行份额的变化。

只要新基金发行份额明显减少,且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就足以证明基民在逃跑。

为什么呢?

1991年的股市总市值是109亿,现在A股的总市值超过了80万亿。

股市的总市值几乎每年都在增加,那么公募基金的份额也会不断增加。况且,A股未来的投资者结构一定是散户越来越少,所以基金的份额增加通常比A股的市值还要快。

因此,只要基金总份额的增速减速,就足以证明基民在逃跑。

而每个季度,老基金的净申购几乎都是负数,所以基金份额增长的关键就落在新基金的发行上了。

自从进入2022年,新基金的发行就全面哑火,所以你说基民是在逃跑还是在抄底呢?

通过基金份额的变化还能总结出一些规律,这背后都是大多数基民的典型心理特征在作祟:

1.熊市初期偏股型基金的赎回压力最大,赎回的影响持续半年左右,到熊市中后段赎回压力逐步减弱。

大部分基金的损失承受能力在10%以内,一旦超过这个损失还不割肉的,基本都是死不认错的。

2.老基金每个季度几乎都是在净赎回。

说明基民总是忍不住做波段,牛市里做波段小赚,然后在顶点被深套,大赔。熊市里做波段,不断被打脸!

3.规模在 100 亿以上的基金在不同阶段赎回压力都明显小于规模在 100 亿以下的基金。

基民更加信赖规模大的基金,有明星基金经理光环的基金。但这其实傻的可爱。

这些数据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没事常常拿出来照照,有助于我们保持理性!

至于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在用实际行动抄底,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