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华化学再闯IPO:更多资金用于偿债 与控股股东“共享”客户)
《投资者网》乔丹
编辑 吴悦
近期,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华化学”)回复了深交所的审核问询函,这意味着公司距离上市又近了一步。这并非长华化学首次申请IPO,在2017年12月,公司曾拟在上交所上市,后因经营业绩无法满足审核要求,在2018年9月,公司主动终止上市进程。
对比两次IPO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在募集资金的使用上作了明显调整。2021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08%,但本次募投项目未见有相关产线的扩产,而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以及改善流动性难题。另外,公司还与控股股东存在大量重叠的客户及供应商,这不免让投资者质疑,公司是否欠缺业务独立性,抑或是在经营上便与控股股东深度交织呢?
更多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根据招股书,长华化学主营聚醚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合作客户包括汽车主机厂或其配套厂商、跨国化工企业、以及家居品牌等。其中,一汽大众、一汽奥迪座椅配套商富长春一汽富晟李尔汽车座椅系统有限公司,广汽本田、广汽乘用车座椅配套商广州普利司通化工制品有限公司,吉利汽车座椅配套商麦格纳座椅(台州)有限公司等,均是公司的客户。
长华化学本次IPO拟募资3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7100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剩余的1.09亿元则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研发中心项目、营销网络建设。
对比公司前次IPO,此次明显加大了对偿债和流动资金的渴求,比前次多出了0.91亿元。根据前次招股书,公司的募资金额为3.3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2.3亿元用于扩建10万吨/年多元醇项目。
从负债表来看,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59%、56%、47%。截至2021年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为1.57亿元,短期借款为2.03亿元,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1.34和1.09,较高的财务杠杆也反映出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一方面,公司面临一定的偿债及流动性压力,欲通过募集资金去缓解;但另一方面,公司将大额的现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而对比借款产生的利息,理财产生的收益可以说是相当微薄。报告期内,公司用于投资支付的现金分别为8.28亿元、3.5亿元、3亿元,购买理财产品等产生的投资收益为107.72万元、137.01万元和28.25万元,而同期的利息支出金额分别为1497万元、1142万元、984万元,
除了债务压力,公司在可持续盈利上也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业绩方面,根据公司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2017年-2021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2.8亿元、14.9亿元、15.1亿元、18.8亿元、30.2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418万元、1424万元、4232万元、7090万元、8552万元。不难看出,公司在近几年的营收均保持向上增长的势头,但盈利能力则不太稳定,利润在2018年出现了较明显的下滑,而这也是公司终止前次IPO的主要原因。
对于2018年扣非净利润额大幅下滑,公司解释系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频繁大幅波动影响所致。另外公司还在回复函中表示,“上次 IPO 因业绩下滑而无法满足审核要求的终止情形已消除,不会对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性障碍。”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虽然不再构成发行障碍,但其对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还存在。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环氧丙烷、苯乙烯、丙烯腈、环氧乙烷,直接材料是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 92.07%、92.91%、94.96%,而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0.92%、91.25%、93.88%。这也反映在毛利率上,报告期内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9.08%、8.75%、6.12%,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与控股股东“共享”客户
长华化学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控股股东江苏长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顺集团”)直接持有公司6227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9.23%,另通过张家港能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能金合伙”)间接持有公司5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0.05%,合计持股比例为59.28%。
而长顺集团除了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外,在生意网上,二者也存在错综复杂的交织关系。
根据公司的回复函,长顺集团及其控制的长泰汽饰(现已更名为“江苏赛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长顺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长能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长顺保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智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科福兴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客户及供应商重叠情形。
长华化学与控股股东等公司的客户重叠情况
来源:公司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意见
其中,交易金额重叠最多的是与长顺集团间的重叠客户。报告期内,长华化学对重叠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分别为1391万元、2118万元、2178万元,销售内容包括聚醚、催化剂及添加剂;长顺集团则分别为1858万元、3297万元、5268万元,销售内容包括异氰酸酯、密胺衍生物。
另从公司与其他对象重叠客户的销售内容来看,公司售卖的大部分都是聚醚产品,若排除同业竞争的关系,能看出公司存在产品单一的现象。在报告期内,公司聚醚总销量分别为14.1万吨、16.24万吨、20.29万吨,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55%、4.99%、5.5%。
与此同此,公司还存在客户与竞争对手重叠情形,重叠客户系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诺威”)、可利亚多元醇(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利亚”)及国都化工(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都化工”)。
其中,公司在报告期内向一诺威销售聚醚产品金额分别为789.84万元、1290.47万元、4202.75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0.52%、0.69%和1.39%,销售的聚醚产品种类包括POP及软泡用PPG。该公司主要从事聚氨酯原材料及EO、PO其他下游衍生物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与长华化学在软泡用PPG、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产品的经营上存在竞争关系。
公司向可利亚销售聚醚产品金额分别为877.86万元、560.59万元及0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 0.58%、0.3%和0%,销售的聚醚产品种类为POP。该公司主要从事聚醚多元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为韩资汽车相关配套厂商,主营产品及客户群与长华化学接近。
国都化工则主要从事环氧树脂、固化剂、聚醚多元醇、聚脲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因其聚醚多元醇产能仅为10万吨/年,并已于2019年度关停聚醚装置。故在当年有向长华化学采购聚醚产品,销售金额为5.76万元。(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