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GDP目标、通胀压力、就业 专家解析中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
中国网财经7月16日讯(记者 畅帅帅)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7月15日上午,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新鲜出炉,疫情扰动之下上半年经济增长如何?下半年经济能实现持续恢复吗?全年5.5%的GDP增长目标能实现吗?就业怎么样?下半年通胀压力能抗住吗?中国网财经采访了专家学者解析。
资料图(中国网财经畅帅帅 制图)
疫情扰动之下,上半年经济增长如何?
经济好不好,数据来说话。统计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评价说,面对异常复杂困难局面,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总体来说还是相对稳定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在国是论坛2022年中经济分析会上表示,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说明,中央提出来的“稳住经济大盘”这个目标实现了。在超预期的因素影响下,能够实现“2.5%”的正增长,这说明我们“稳住了,站住脚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认为,二季度实现正增长,十分不易,展现了我国产业韧性和市场的潜力,经济企稳回升,稳住物价又为稳住经济大盘创造了良好的物价环境。
下半年经济能实现持续恢复吗?
大国经济有韧性。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
付凌晖表示,总的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当然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三重压力犹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还要付出不懈努力。
“下半年美国、欧洲经济将从滞胀转入衰退,中国经济开启复苏周期,将引领全球。”经济学家任泽平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他认为,未来资本市场长期十大乐观的因素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即: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
全年5.5%GDP增长目标能实现吗?
关于全年目标,付凌晖坦言,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挑战。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的特点明显,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从下半年情况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稳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保持在合理区间。”付凌晖指出。
下半年通胀压力能抗住吗?
国际通胀压力整体上升,国内对于价格稳定的担忧也在上升,我国下半年能抗住通胀压力吗?
“我们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黄金期。中国经济持续改善、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并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任泽平指出。
付凌晖表示,从国际范围看,我国CPI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面对国际输入性通胀,加大了国内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此外,今年夏粮丰收,保障了CPI总体稳定。
“展望全年,中国没有出现全面通胀的基础。”郭丽岩谈到,我国坚持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这个从宏观总量、政策环境来讲对稳物价是一个良好的支撑。
郭丽岩也提到,客观而言,物价指数波动是常态,不能排除面临一些结构性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如最近较受关注的猪肉等食品上涨,但是目前来看猪肉价格短时波动和上涨对物价不会构成冲击。
任泽平团队认为,从3-4年一轮的猪周期看,当前或已进入新一轮猪周期的筑底上行期,这与产能去化时间规律相印证。预计未来价格温和上涨,但不具备快速大幅上行的条件,主因产能去化程度不深、且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叠加保供稳价措施出台,未来涨幅取决于产能去化程度。
就业如何?工作好找吗?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那么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到底如何?
付凌晖介绍:“总的来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各项稳就业政策逐步落实,城镇调查失业率升高的趋势得到了扭转。”
具体来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1%,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从5月份开始,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降,5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6月份进一步降至5.5%。
从二季度情况看,就业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就业主体人群就业总体稳定。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4月份虽有所升高,但是升幅明显低于总体失业率水平。6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5%,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接近2021年平均水平。
二是农民工群体就业形势好转。农民工群体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行业,以个体户和灵活就业的居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受疫情冲击影响,4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升至6.6%,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助企稳岗措施发力,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明显改善。5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降至6.2%,6月份降至5.3%,低于整体失业率水平。
三是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同时受疫情影响,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年轻人求职渠道在疫情条件下也受到了阻碍。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又创历史新高,加剧了青年人就业压力。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为19.3%,处于今年以来较高水平。
付凌晖强调,随着经济恢复,稳就业政策显效,二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呈现改善趋势,但是青年人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仍较突出,必须持续抓好稳就业工作,特别是重点群体就业,要进一步落实稳就业政策,落实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形势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