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大区首份半年报出炉,雀巢2022年上半年有机增长8.1%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蓝鲸产经 李振兴 2022-07-29 09:20: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此份半年报是大中华大区成立以来的首份半年报。

(原标题:大中华大区首份半年报出炉,雀巢2022年上半年有机增长8.1%)

7月28日,雀巢发布公告称,上半年由于绝大多数地区和品类的表现,以及定价贡献和弹性内部增长,总销售额增长9.2%,达到456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130.15亿元)。2022年上半年雀巢有机增长率达到8.1%,实际内部增长率为1.7%,定价贡献率6.5%。同时,大中华大区首份半年报出炉,销售额27亿瑞士法郎,增长6%。

多品类实现增长

公告显示,雀巢整个集团销售有机增长率为8.1%,定价贡献率上升至6.5%,以反映显著的和前所未有的成本通胀。鉴于2021年高比较基数和供应链严控,实际内部增长率为1.7%。

其中,发达市场的有机增长率为6.9%,具有强劲的定价和正实际内部增长。得益于定价提升和稳固的实际内部增长,新兴市场的有机增长率为10%。

就产品类别而言,普瑞纳宠物护理用品是有机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主要源于其基于科学配方的高端品牌普瑞纳冠能,Purina ONE和珍致以及处方粮产品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

咖啡销售额以高个位数的速度增长,在居家外渠道强劲复苏的支持下,各个品牌和地区的咖啡销售额都有了广泛的增长。

糖果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反映出奇巧和季节性产品的特殊优势。

随着中国婴儿营养恢复正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趋势,婴儿营养的增长率达到了高个位数。2021年上半年,由于受新冠疫情期间出生率下降的影响,婴儿营养品的销售额有所下降。

在高端品牌和居家外渠道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水业务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医学营养和健康老龄化产品的推动下,雀巢健康科学取得高个位数的增长。

乳制品的增长率为中个位数,咖啡伴侣和可负担的营养产品的销售发展势头强劲。

由于2021较高比较基数,预制食品和烹饪辅料的增长率呈低个位数,对美极的需求则保持强劲增长。

在嘉植肴的带动下,素食和植物基食品的销售额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按渠道划分,零售业务的有机增长仍然强劲,达到为6.7%。在零售业中,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了8.3%,比2021年的上半年增长了19.2%。居家外渠道的有机增长达到29.6%,销售额超过2019年的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2021年上半年,2022年雀巢大部分品类增速放缓,说明了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较大。随着疫情影响减少,雀巢各品类的增长趋于正常。

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表示:“雀巢在各地的团队以负责任的方式在当地实施了提价。由于雀巢品牌力、差异化的产品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决定了销量和产品组合具备韧性。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提升运营效率,雀巢限制了因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压力和供应链严控对我们利润产生的影响。同时,我们在资本支出、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资大幅增加。”

宠物护理高个位数增长,大中华大区增长6%

此份半年报是大中华大区成立以来的首份半年报。

2021年10月,雀巢官方发布消息称,雀巢董事会批准成立5个大区,大中华大区首次成为独立运营的大区,此次决定将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雀巢太太乐集团首席执行官兼大中华区食品业务负责人张西强将加入雀巢执行董事会,担任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大区首席执行官。

公告显示,2022上半年,雀巢大中华大区有机增长为2.3%,其中实际内部增长率为1.6%,定价贡献率达到0.7%,在第二季度成为正增长。外汇汇率产生了3.8%的正向影响。大中华大区销售额增长为6%,达到27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85.34亿元)。

受到新冠疫情相关的出行受限的影响,大中华大区实现了低个位数有机增长。增长主要来源于电商渠道的强劲需求以及持续创新。

在产品品类方面,咖啡业务实现了中个位数增长,星巴克产品及雀巢咖啡速溶咖啡持续走强。

受益于渠道分销拓展和推出新产品,调味品品类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糖果实现中个位数增长,归功于脆脆鲨巧克力的强劲销售增长和徐福记产品的稳定市场表现。

普瑞纳宠物护理用品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其中Mon Petit和珍致,以及最近上市的齿一生表现突出。

婴儿营养业务实现正增长,市场份额也呈改善趋势,第二季度业务实现了强势复苏,尤其是能恩和启赋。

不过,雀巢专业餐饮销售走低,主要原因是居家外渠道受到了限制。

2021年上半年,雀巢得益于户外消费渠道的复苏和中国春节的时间,中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对中国市场增长贡献最大的是雀巢专业餐饮业务,该业务的销售额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此外,咖啡、调味品、乳制品和普瑞纳宠物护理都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雀巢公司在公告中称,大中华大区的基础交易营业利润率增加了100个基点。有利的产品组合及严格的成本控制一定程度抵消了成本通胀的影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