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央行:回归本源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2-09-21 17:05: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9月21日,央行发文称,2022年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5%,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

(原标题:央行:回归本源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21日,央行发文称,2022年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5%,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长期存款利率下行,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为让利企业提供坚实基础。仅2020年一年,金融系统主动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元;人民银行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支持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外汇收支便利化和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更好服务外贸新业态发展。推动高质量“引进来”,丰富人民币投融资产品,相继开通沪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渠道,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更加便利。

原文如下:

回归本源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量上坚持合理充裕,机制上注重市场引导,结构上强化精准滴灌,积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努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一、管好总量闸门,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信贷总闸门,加强跨周期设计,以现代化的货币管理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18年以来,1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10.8万亿元。依法上缴超过1.1万亿元结存利润,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加速落地。2018年-2021年,我国M2平均增速为9%,与同期名义GDP平均增速8.3%基本匹配,支持实现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的长期优化组合。

二是稳中求进开展跨周期调节。按照党中央关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的要求,人民银行强化跨周期调节,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前瞻性、有效性。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果断采取多种措施,总量上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分层次有梯度出台合计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力支持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助力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基于我国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形势变化,主动用好再贷款工具,做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的延期和市场化转化,在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回到常态的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为跨年度政策衔接和下一阶段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做好铺垫。

2022年以来,在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及时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推动设立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随后新增3000亿元以上额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快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投放节奏,积极匹配基建项目融资需求,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二、设计市场化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人民银行十分重视用好市场的力量,在政策设计中既注重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也注重引入激励相容的市场化制度安排,运用价格手段、科技手段和“放管服”改革办法,充分调动金融机构自主性、积极性,提高政策传导效果,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发挥利率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作用。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2年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5%,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长期存款利率下行,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为让利企业提供坚实基础。仅2020年一年,金融系统主动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元。利率市场化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作用的持续发力,有利于提高小微、民营企业信贷市场的竞争性,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小微、民营企业。

二是创新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近年来,人民银行围绕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逐步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在机制设计上,注重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的定向信贷支持直接、定量地挂钩,发挥“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在操作上,创新采用金融机构先向企业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再向央行申领资金的“先贷后借”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直达性、精准性。人民银行先后推出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两项直达工具与接续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及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交通物流、普惠养老再贷款等系列政策工具,持续丰富政策工具箱。2022年6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5.4万亿元。

三是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丰富金融产品和工具。围绕产业政策导向和实体企业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发行、交易、清算结算等系列机制安排,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监管,在提升金融市场运行的安全与效率的同时,促其更好向实体经济配置资源。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产品体系,综合运用债券、票据等金融创新品种,通过市场化方式满足各类主体融资需求。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推出绿色、双创、三农和小微企业等专项金融债券和乡村振兴票据、扶贫票据等产品,拓宽实体经济资金来源。指导创设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增信手段撬动支持困难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振市场信心。规范创新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等产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

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精准滴灌重点领域

人民银行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经济发展重点,找准市场主体痛点,创新完善金融政策、组织和产品体系,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人民银行先后出台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加强和改进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多项政策措施,专门创设科技创新再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服务,持续加大对高新制造、技术攻关等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2022年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29.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30.4%,增速持续维持高位。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服务区域和城乡经济布局。人民银行立足国家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等区域重大战略,以服务“一体两翼”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协同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粤港澳金融合作路径,全面提升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水平。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和扶贫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贫困地区信贷投放稳步增长,并全力推动金融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期间,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6688亿元。2022年7月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7.2万亿元,是五年前的1.6倍。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实体经济低碳转型。按照“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人民银行创新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完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转型金融等产品、认定标准和支持政策,引导和推动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保供的金融支持。2022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3万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带动减少碳排放量超8000万吨。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服务更高层次双向开放。人民银行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支持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外汇收支便利化和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更好服务外贸新业态发展。优化外汇、跨境业务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服务,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外汇资金结算服务。推动高质量“引进来”,丰富人民币投融资产品,相继开通沪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渠道,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更加便利。2022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我国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较五年前增长1.7倍。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全面持续做好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多次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创设两项直达小微实体工具,推出贷款“应延尽延”政策,接续推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推动完善小微融资担保体系,支持金融科技有序发展,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增加普惠贷款供给。2020-2021年金融机构累计对13.1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延期,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0.3万亿元。2022年7月末,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连续39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用好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2022年6月末,全国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602亿元,是2017年末的2.83倍,助学贷款余额1394亿元,是2017年末的1.5倍。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明显增强,助力兜牢民生底线。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紧要关口,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实体经济恢复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强化信贷政策引导作用,持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积极回答“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等一系列人民之问,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以扎实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编选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严文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